印染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的条件优化与工艺设计——以福建省某印染厂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ting_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染行业是中国重点污染行业之一。印染废水一直以排放量大、处理难度高而成为废水治理工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以福建省某印染厂为例,提出基于印染废水分流预处理的思路,利用生物处理技术对原有处理工艺进行分段整改研究,同时对高浓度退煮废水、混合废水的生物处理过程等进行了工艺优化与设计。  通过对比CO2和H2SO4对高浓度退煮废水中和实验,发现CO2预处理工艺能够更好地应用于退煮废水的预处理中。根据实验结果和结合运行成本的考虑,确定预处理最优的厌氧工艺条件为:调节退煮废水初始pH为9.0,反应温度40℃,污泥浓度7.5g/L。对预处理后的退煮废水进行混合并进行厌(兼)氧水解处理,结果表明在pH值为7~9、水解温度在25℃~40℃时,水解时间对COD影响较大,12h后混合废水的COD均下降到低于2000mg/L。为了更加有效去除COD,采用低负荷完全混合+推流式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结果显示:当废水初始pH为7.5,反应温度25℃~40℃,曝气量为2L/L/min,污泥浓度5g/L(即污泥负荷小于0.21kgCODcr/kgMLSS)时,COD去除率可达85%,满足厦门市水污染排放控制标准(DB35/322-1999)中污染排放出水小于300mg/L的要求。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并设计了将印染污水首先分流为二个部分进行预处理,然后经混合酸化水解反应后,进入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在短时间内完全被稀释的低负荷延时曝气生物处理工艺流程。该工艺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能够达到城市污水排放标准,运行成本低廉。
其他文献
Fe304磁性纳米粒子作为磁性纳米材料中的一种,因其自身的超顺磁性、尺寸小以及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性备受研究者青睐。由各种方法制备的磁性复合材料,在生物医药、环境监测及治
自安徽怀远大豆种植区采集110株大豆镰孢根腐病病株,采用组织分离、纯化共分离得到185株镰孢菌,通过形态与分子鉴定分属于7种镰孢菌,分别为茄类镰孢、尖孢镰孢、燕麦镰孢、禾谷
本文针对现有低成本车载级GPS定位精度偏低的问题,采用多模交互技术建立了汽车导航定位信息的数据融合算法。文中建立了描述汽车常规恒速运动的Clothoid模型与变速高机动性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