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畸治疗中的疼痛是患者决定是否进行正畸治疗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事业的进步,无痛或微痛治疗越来越被患者群体所重视。如果正畸治疗中疼痛过强会影响患者的配合,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使患者产生对正畸治疗的恐惧心理,延迟复诊时间,影响正畸疗效。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正畸初戴固定矫治器后疼痛性质与程度的变化及规律,以及该规律与人体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实验方法:对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进行固定正畸的77名患者,随机发放正畸疼痛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将疼痛的程度设为5个等级,疼痛的性质分为5种,时间范围从患者初戴时至初戴后七日。嘱患者每天按小时将疼痛程度及性质的变化填入问卷表内,一周后回收问卷调查表。将收回的调查表进行数据整理,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通过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正畸固定矫治器初戴后,疼痛的发生率为100%;疼痛发生的时间最早出现在初戴1小时后,最晚出现在20小时之后,平均为3.8小时;疼痛持续的时间最短为2天,最长7天,平均为4天,之后明显减弱至消失;疼痛的程度从轻微胀痛不适至自发痛,高峰发生在初戴24小时后;疼痛的性质包括胀痛、酸痛、痒感、咬合痛以及自发痛,胀痛发生率最高,自发痛仅出现于疼痛的第一和第二高峰时段,咬合痛从第二高峰后开始出现,痒感仅发生于初戴后第一高峰前和第二高峰后,疼痛的性质随时间的推移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且与疼痛强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经按不同年龄组、性别和不同类型矫治器绘制出疼痛曲线,比较各组疼痛曲线的差异;以整日为时间点绘制初戴后疼痛昼夜变化曲线,得出宏观的固定正畸初戴后疼痛的规律。在本实验绘制的男性和女性初戴后疼痛曲线中,女性组第一高峰和第二高峰的峰值均较男性低,这可能与女性所经历过的生理性疼痛有关,但两者的一维方差分析发现疼痛的强度无明显差别。通过绘制初戴后青少年组和成人组疼痛曲线图,直观上看青少年组疼痛强度整体波动大,青少年组疼痛第一高峰较成人组出现的较明显,疼痛强度也略高于成人组,但两者的一维方差分析发现疼痛的强度无明显差别。绘制初戴后传统托槽和自锁托槽组疼痛曲线图,通过直观上比较发现,自锁矫治器组疼痛第一高峰出现时间早于传统托槽组,疼痛强度也略高于传统托槽组,但疼痛强度在第二高峰时低于传统托槽组,可能与自锁托槽组牙齿受到的摩擦阻力小,整体矫治力较柔和有关,两者的一维方差分析发现疼痛的强度无明显差别。实验结论:疼痛的发生是固定正畸治疗初戴后的必然反应,其发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疼痛的规律呈现出两峰曲线,第一高峰出现在初戴后4小时,第二高峰最高峰值出现在24小时;正畸疼痛的最初发生于初戴后3.8小时,平均持续4天;疼痛的程度与性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男性组和女性组的疼痛无明显差别;青少年组和成人组疼痛无明显差别;传统托槽组和自锁托槽组疼痛无明显差别;从宏观角度分析疼痛的程度变化符合人体昼夜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