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与回流:社会制度影响下的民工流动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ao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问题主要是农民工的转移流动问题。无论是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进城潮”还是在90年代兴起的“回流潮”都曾经成为社会学界关注的焦点。影响农民工流动的因素的研究也涉及到个人、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本文将站在社会制度这个宏观的视角,以一种纵向的眼光来看待农民工的进城和回流过程,主要分析影响民工流动的社会制度方面的因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以正确引导我国农民工更加合理有序地流动。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包括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三个部分。本文以社会制度为研究视角,以人口流动的“推——拉”理论为研究理论。第二部分是研究设计,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假设和变量的操作化。第三部分讨论了社会制度与农民工进城。在本章中,我们讨论了农民工流动的第一个过程,即:农民工进城。主要分析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村社会制度的推动和城市社会制度的拉动所造成的“推——拉”效应是如何导致农民离开农村,流向城市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主要阐述农民工潜在的第二个流动过程,即:农民工回流。在第四部分当中,我们分析了城市社会制度对农民工的排斥以及农民工在这种制度排斥下的无力反抗,而第五部分则分析新农村社会制度对农民工的吸引以及农民工对这种制度吸引的回应,从而得出:城市的制度排斥与农村的制度吸引可能形成相反的“推——拉”效应,导致农民工回流。第六部分是对全文做的一个客观性的总结:农民是进城还是回流取决于城市制度和农村制度的博弈结果。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城乡各自需通过制度来释放对农民的拉力或引力,维持劳动力城乡之间的平衡,而不是如以往的一窝蜂地盲目进城或回流。
其他文献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这种文化犹如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多少具有一致性;每一种文化内部有都有其特殊的目标,而这种目标是其它社会所没有的,所以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
改革开放以来,沉寂多年的农村家族文化逐渐呈现出复兴的趋势,很多地方修家谱、建宗祠、搞祭礼、修祖坟等活动异常兴旺。学者们对这种复兴现象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且对复
随着社会转型和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我国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速度也在加快。居民广泛的社区参与是推动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泰州市N社区的300多位居民进行
本研究以社会行动理论、社会团体与组织理论为依托,以武汉市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和个案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主要立足于描述当前城市居民对社区民间组织的基本态度和
社会冲突一直是各国社会学者所追逐研究的热点问题,科塞作为社会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对社会冲突作出了肯定性的评价,告诉人们社会冲突在对社会发展起到阻碍作用的同时还
在企业文化研究蓬勃发展,企业的凝聚力建设普遍有待改善的背景下,本研究以湖北荆州市的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文献和个案访谈收集资料,采用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研究方法,对
本研究利用深圳、上海、北京、西安和武汉五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资料,运用消费社会学和社会分层的相关理论,对中国城市中产阶层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进行了考察,分析并解释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