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ZEB1、CK7及VIM这三种EMT相关蛋白在乳腺叶状肿瘤中的表达特征,以及三种蛋白与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方法:收集2006年-2013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诊断为乳腺叶状肿瘤的蜡块标本共54例。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乳腺叶状肿瘤标本分为3类。其中良性34例,交界性14例,恶性6例。对乳腺叶状肿瘤分别进行ZEB1、CK7、VI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辅以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的方法观察CK7和VIM两种蛋白在同一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收集相关临床病理资料,结合ZEB1、CK7、VIM的染色结果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ZEB1仅表达于乳腺叶状肿瘤间质细胞的胞核。ZEB1在乳腺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良性(P=0.021)。且核分裂象越多时,ZEB1表达程度越高(P=0.019)。CK7和VIM均在细胞质中着色。上皮细胞中可见到VIM着色,但间质细胞中无CK7着色。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显示乳腺叶状肿瘤上皮组织中出现同时表达CK7和VIM的CK7/VIM细胞。三个级别的乳腺叶状肿瘤中,乳腺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CK7/VIM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乳腺良性叶状肿瘤(P=0.028)。在间质细胞丰富程度明显的乳腺叶状肿瘤中,CK7/VIM阳性细胞数明显较多(P=0.031)。乳腺良性、交界性叶状肿瘤中 ZEB1的表达与CK7/VIM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关系(r=0.321,P=0.026)。肿瘤大小、间质细胞丰富程度、间质细胞增生程度及核分裂象在不同级别的乳腺叶状肿瘤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患者年龄与肿瘤边界情况在不同级别的乳腺叶状肿瘤中无统计学差义(P>0.05)。 结论:在乳腺叶状肿瘤中,EMT相关蛋白ZEB1、CK7、VIM表达出现异常。CK7/VIM阳性细胞的存在以及其与EMT上游蛋白ZEB1之间的相关性说明乳腺叶状肿瘤中可能存在EMT的机制。这些蛋白的表达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乳腺叶状肿瘤中存在差异。以上研究可能为乳腺叶状肿瘤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提供新依据,为治疗提供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