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就是实现农村的城镇化发展,全面解决“三农”问题。而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核心,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但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相对于城市金融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弱质性与滞后性,这必然对我国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所以,在农村城镇化的条件下,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湖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农村金融及经济发展状况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农村金融服务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论文通过以下几个部分研究了在农村城镇化的战略前提下,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新构建。首先确立了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的理论基础,明确理论方向。在关于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的研究中,经历了三种主要理论:金融供需理论、系统和结构理论以及金融资源理论。这三种理论共同构成了本文开展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重点分析了农业城镇化过程中金融服务的供需情况。通过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供需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了农村金融体系中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金融供给并不能极大满足农村有效需求的要求,并对国外农村金融的表现进行了阐述。通过研究城镇化过程中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供需矛盾,进一步系统地总结了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然后,本文在此背景下,研究湖南省农村金融的整体现状,并对其金融供给主体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并提出了改善湖南省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战略框架:首先,完善以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保险体系、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金融基础机制的建设,从整体上保障农村金融的供给;其次,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属性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性;再次,积极引导各个金融机构,使之提供适合农村金融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