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但是,高等职业院校的自身生存能力、发展环境与潜力都面临巨大的挑战,怎样消除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桎梏是摆在各类高等职业院校面前必须解决的课题。在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充分肯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转型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得到宏观的战略指导和微观的政策支持。还有高中阶段教育的逐步普及和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也为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了充足的生源和社会大众的认同背景,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然而,制约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种种深层次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学校培养与用人部分相分离等等,导致毕业生职业能力较弱,适应能力较差,就业矛盾突出,进而引发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存危机。还有普遍存在于高等职业院校中的教育资源短缺,背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极大的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特色与品牌的创建。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必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和市场竞争法则。高等职业院校只有以人才需求为核心,积极主动地开展深层次的产学合作和制度创新,才能赢得机遇,也才有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路径。产学合作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既是世界各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通行做法,也是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规律的新揭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产学合作有利于解决办学经费短缺的压力,实现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愿景;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实现与市场人才需求的零距离;有利于丰富师资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师结构中占有合理的比例,增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教育资源尤其是实习实训资源的整合,构建完备的实验、实习、实训的实践教学基地,增进动手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破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