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名,是一个地区极具文化意义的首要符号。作为一个地域的文化指标,地名不仅记载着某一区域的地形、水文、天象等自然地理的区域信息,也同样承载着民族、宗教、人类意愿及社会经济等相关的人文地理信息,这些文化信息都时刻反映着特定历史时期内,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民族文化演变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等丰富的地域文化景观。在广袤的历史长河中,世界范围内的地名浩如烟海。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或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地名的命名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每个地名文化景观也具有其独特性。在地名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地名特点等文化特征,更要多角度地对地名的语源结构、要素分类及其地理性的空间分布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以人教版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地名为例,从地理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教材中的地名进行了详细的数理统计、语源分类、空间分布研究以及地名频次的相关性研究,以期丰富地名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也能够对中学地理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地名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分析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地名相关的研究状况,说明了本文研究的基础资料来源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绘制了中学地理教材中地名研究的框架。第二部分对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地名进行了数量上的统计,分别从初高中地名、中外地名两个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并绘制相关的图表。第三部分对地名细目的语源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主要从自然、人文两大类地理环境要素着手分析,进而加以细分,并绘制相关的数据图表。第四部分对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地名进行了空间性的分布研究,分别从地名的语源类型分布和地名出处的教材分布两方面进行研究。在语源类型分布的研究中,发现自然类地名以方位、地文、水文、天象等地理环境要素为主,人文类地名以行政、意愿、建筑等地理环境要素为主,同时举例说明各类型地名产生的具体缘由。在地名出处的教材分布中可以得知,地名的主要出处就是教材中的地图及图片,均占比50%左右,给予中学地理一些教学性的参考。第五部分着重研究地名频次的相关性问题,分别从中国地名、外国地名两个方面研究地名频次与其发展水平的关系。教材中选取的中国地名与我国区域性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北上广等一线经济发达城市圈的地名频次更高,一些具有特殊省域功能的省份频次也较高,如山西、新疆等资源大省,教材中选取的外国地名与其综合国力也有着一定的联系,这给中学地理教学的顺利实施带来了必要的教学启示。第六部分从地名频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地名的教材分布,结合地名教学,提出一些实用性的教学建议,同时对高考地理试卷中的中外地名进行地理性的研究和分析,旨在为中学地理教学提供些许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