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是桩基承载性能研究的重要部分。桩-土系统的响应会随着荷载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荷载的方向与大小随时间持续转变,土体主应力方向不断发生旋转,大小也会不断变化。由此可见,复杂荷载路径下桩-土系统响应非常难以捕捉。此外,本质上地震荷载先使土体产生变形,进而带动桩发生运动。因此,场地响应分析是地震荷载作用下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的前提。有限元法(FEM)目前广泛应用于大型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是桩基承载性能研究的重要部分。桩-土系统的响应会随着荷载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荷载的方向与大小随时间持续转变,土体主应力方向不断发生旋转,大小也会不断变化。由此可见,复杂荷载路径下桩-土系统响应非常难以捕捉。此外,本质上地震荷载先使土体产生变形,进而带动桩发生运动。因此,场地响应分析是地震荷载作用下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的前提。有限元法(FEM)目前广泛应用于大型岩土工程模型的宏观力学行为模拟,在模拟桩基物理力学行为时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在土的细观机理分析上存在局限性。砂土是一种典型的颗粒材料,离散元法(DEM)对细观颗粒的扭转与接触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可以准确模拟砂土颗粒的力学行为,而且DEM无需考虑复杂的本构方程即可捕捉土体的应力-应变特性,但当计算大规模工程模型时,DEM耗时过大,限制了其在宏观模型中的应用。因此,本文结合了FEM与DEM的优势,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复杂荷载路径下场地响应的多尺度耦合计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FEM模拟宏观模型的行为,用DEM作为代表体积单元(RVE)模拟FEM中单元高斯点的本构关系。根据场地响应计算结果,展开对复杂荷载路径下的桩土相互作用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在Linux系统下搭建了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与离散元软件LIGGGHTS的多尺度耦合计算平台,介绍了平台搭建的相关过程。同时,为了使耦合模型准确反映砂土的力学行为,针对LIGGGHTS离散元砂土试样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离散元试样的计算精度与颗粒数量成正比。试样孔隙比随固结时摩擦系数、颗粒杨氏模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当摩擦系数超过0.5左右,或颗粒强度超过800 MPa~1000 MPa后,孔隙比趋于稳定。(2)利用上述多尺度耦合平台对单个高斯点的耦合计算模型进行了三轴压缩试验的模拟,并与基于DEM的三轴压缩试验模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耦合计算平台可以再现砂土的力学行为,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3)利用上述多尺度耦合平台进行了单向振动、双向振动下的场地响应的宏细观研究。双向振动目的在于模拟复杂的荷载路径。结果表明,该多尺度耦合计算平台可以较好地模拟剪切波作用下场地的宏观力学行为与细观组构变化,以此探讨了复杂荷载路径效应对场地响应的影响。(4)基于p-y曲线法原理与上述场地响应计算结果,在Open Sees中建立单桩-土弹簧模型,进行桩-土相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复杂荷载路径效应对场地响应与桩土相互作用有明显影响。结合场地响应的宏细观计算结果,复杂荷载路径效应可能会使场地沉降增加,桩顶加速度、桩身弯矩变大,动力响应增强。上述模型表明该FEM-DEM多尺度耦合计算平台基本可以较准确的捕捉复杂荷载路径下砂土的力学行为以及桩-土相互作用行为,为砂土地基的宏细观研究及桩-土相互作用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
其他文献
钙钛矿材料卓越的光电性能使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密切的关注,成为了继硅半导体之后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的有力候选者。它自身的高荧光效率,低陷阱密度,长载流子扩散深度等在激光器,光电探测,LED等器件的应用中是十分有利的。但由于钙钛矿材料容易受到空气中的水分子,氧气,或者紫外线等的影响,应用于器件中往往会减少器件的使用寿命。为了提高材料的稳定性,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主要是通过包覆有机分子聚合物来阻碍
交通网络承载能力的提高是城市交通规划和需求管理的重要方面,对交通网络承载能力的合理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城市交通网络的具体发展需求,包括公共交通模式分担率、出行服务性、车辆排放这三方面的考虑/限制,提出了次优网络承载能力(Second-best Network Capacity,以下简称“SNC”)的概念。为了便于表达,这些约束被称为次优约束。论文首先建立了SNC双层规划模型。模型上层最大化各
桩承式加筋路堤作为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工程上被广泛应用。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深厚软土地基,在实际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桩身未能穿透软土进入硬土层或基岩。目前现有的悬浮桩桩承式加筋路堤的设计理论落后于实际工程应用,且对悬浮桩桩承式加筋路堤力学特性的研究较少。基于已有经验,实际工程中采用的悬浮桩桩承式加筋路堤,在设计时对桩底土层承载力有一定要求。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理论推导相结合的方法,对静
听觉界面作为人机交互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人机交互系统,听觉界面通过听觉告警、听觉补充和信息分流等方式在视觉界面支持和辅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信息系统的日益复杂,多通道交互的需求越来越大,听觉界面作为多通道交互的重要手段对人机交互界面的交互安全和绩效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听觉界面的设计不当的问题突出,相应的听觉界面工效评价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听觉界面工效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本文
藻细胞破裂会产生大量的藻类代谢物,通过藻类代谢活动释放的藻类有机物(AOM)含有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这些物质是生成消毒副产物(DBPs)重要的前体物。卤代硝基甲烷(HNMs)是典型的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相较于三卤甲烷(THMs)、卤乙酸(HAAs),HNMs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本论文以藻溶液作为生成HNMs的前体物,研究了藻溶液在紫外/氯胺条件下生成HNMs的规律,
相较于非隔离型的驱动芯片,采用隔离结构的GaN驱动芯片在高频应用中拥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隔离型驱动芯片内部需要增加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实现信号在隔离介质上的传输,其中发射电路增加了芯片的功耗。功耗的增加会带来散热及电路性能下降等问题。因此,研究隔离型驱动芯片发射部分低功耗调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光耦隔离、磁隔离和电容隔离三种隔离方式以及相应的调制技术,阐述了电容隔离在GaN隔离驱动芯片高
鉴于抗生素污染问题的严峻性和电催化氧化技术在处理抗生素废水方面的广泛应用,开发新型电极已成为具有潜力的发展方向。本研究制备了Mo2C/钢丝网复合材料(SS_Mo2C)作为电催化氧化系统的阳极,并以典型抗生素—四环素(Tetracycline,TC)为例,初步探究不同电压下其对抗生素的氧化去除特性。在此基础上,将该材料应用于生物电化学系统中,对比分析不同耦合方式对系统中TC去除的影响,解析其降解机理
能量采集电路通过采集环境中的能量给物联网节点等低功耗应用供电,由于环境中的能量有限,需要能量采集电路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而能量采集电路的转换效率主要由电路中的升压电路决定,现有的主流升压电路包括基于电感型的升压电路和基于电荷泵的升压电路,本文设计了一种应用于能量采集的高转换效率电荷泵电路。本文主要完成了电荷泵主电路和辅助模块的设计,其中辅助模块包括时钟发生器、基准电路和比较器等模块。电荷泵主电路为
可靠的行程时间预测是出行服务的重要内容,准确的行程时间预测可以帮助出行者合理地选择出发时间和行程路径,减少了城市交通网络在高峰期间的交通荷载压力,有助于提高交通网络的服务水平,对城市智能交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现有的行程时间预测方法主要是点预测,仅提供一个预测值,无法充分体现行程时间的不确定性和个体差异,不能提供时间可靠性、极端情况下的行程时间等对出行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因此,论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