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的水资源形势正在由丰水向缺水转化,节水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意义深远。本文选用投入产出的方法研究福建省水资源与国民经济的数量关系,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讨论福建节水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福建省水资源投入产出分析,涉及国民经济行业用水特性和经济贸易调水量两个问题。在行业用水投入系数和产出系数的基础上构造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评价指标,从而对国民经济行业用水特性进行综合评价。效率的含义是降低单位实物产出的水资源消耗量;效益是提高单位水资源消耗的价值量。贸易调水量是指潜含在实物贸易中的水资源量的调入与调出。采用投入产出法可以直观清晰的量化贸易调水量。本文建立福建省水资源投入产出表,依据水资源投入产出分析的原理,对福建省国民经济行业用水特性和福建省经济贸易调水量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用水特性评价结果,福建省国民经济部门可以划分为高产出高耗水、高产出低耗水、高产出潜在高耗水、低产出高耗水四种类型。国民经济各部门应根据自身的用水特性及当地水资源形势制定发展规划。对福建省贸易调水量的分析表明福建输出了大量水密集型的产品,有效的支援了缺水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福建节水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包括调整生产结构、调整最终需求结构、调整中间投入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等四个层次。调整生产结构是通过调整部门结构,在经济总量既定的情况下降低用水总量或者在水资源供给量既定的情况下增加经济效益;调整最终需求是根据节水型社会的需要,通过消费、投资、出口结构的改变来影响生产结构调整,进而达到节水的目的;调整中间投入结构是依靠推进技术进步或投入替代,降低对用水量高、用水效率低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进而达到节水的效果。提高资源利用率则是依靠投资和推广节水技术来降低各部门对水的直接消耗。采用主系数的方法确定对用水量显著影响的直接消耗系数和直接用水系数,有助于突出福建省节水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关键部门和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