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阳的“城”与“人”——小说《从未出城的人》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叙述了在叶向阳小说《从未出城的人》的阅读过程中,体悟到的小说“城”和“人”书写的特殊性。小说中的南楚城既不是乡土小说中的传统农村,也不是都市小说中的现代大城市,而是处于现代化进程当中的中国最具普遍意义的小城镇。从时间叙事角度看,小说描写了新中国成立到现代化建设种种生态图景,因此“城”的意象不仅是作者所生长地方的缩影,亦可看做当代中国的缩影;从精神叙事角度看,“城”的意象蕴含了人类生存的精神困境,以及人内心的孤独和荒芜感,试图寻找精神出路。小说对“人”的刻画更是极具多样性,主人公解放是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努力求生存的人,他是当代很多小说中所描写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充满生命韧性的角色,更是像西西弗一样坚持与外界不断进行抗争的人。叙述者“我”则是一个看透了外面世界,而向内寻找生命寄托的人,代表着人类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另外描写的钱疯子、傻子迟生和万鸭子是特殊背景下具有绝对审美内涵的人物设定。同时,隐含在小说内部的,是“城”的强大、僵化与“人”弱小、鲜活的内在对抗而产生的张力,让小说充满了无限生命力。通过第一、第二部分对小说中“城”和“人”的分析,在第三部分引出了“故乡”书写和“故城”书写的不同审美特征,并对此做了对比分析。最后是对文本的一点感悟总结。
其他文献
该文主要抓住李贽以一位思想家的身份论文学这一特点研究李贽的文学思想,理清其哲学思想向文学思想转化的脉络,从而确认李贽在中国文论史的价值和地位.该文正文分五大部分.引
女性写作在90年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对20世纪以来女性写作的历史延续,它必将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有所超越与突破,而且它对于消解文本中的男权文化也有一定的意义.这也正
该文首先从宏观上总结了唐宋时期南方交通发展之表现和原因,认为唐宋时期南方交通发展在态势上主要表现在交通重心南移、南北交通加强、交通路线繁密、海上交通发达等几个方
余华是先锋小说代表性作家之一,其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以渲染暴力、死亡、恐怖、命中注定等著称,有"冷面杀手"之称.其90年代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
中国百年文学的反讽性除了层次性的特征外,还有如下基本特征:一、个体主体性特征.反讽最简明的界定是对某一事物的陈述和描绘包含着与人所感知的表面的(或字面的)意思正好相
审美文论是文学阐释模式的一种,它认为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审美性,文学的基本价值是审美价值。本文对审美文论的批判,目的是理清其产生存在的根源和理论思路,探讨它的理论贡献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