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开始,我国商业银行经历了政府注资、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合并重组、公开发行上市等一系列深刻而巨大的变革,逐步形成了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机制,乘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春风,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节节攀升,不断刷新在全球银行业竞争评比中的排名。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繁荣,企业部门和居民储户等的投融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出现了金融脱媒的现象。在金融脱媒的压力之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其在未来竞争中的盈利能力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回顾金融脱媒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提炼出金融中介理论、金融脱媒理论以及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理论等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撑,随后详细分析了我国金融脱媒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现状,并从理论上梳理了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宏观和微观因素作为实证研究的基础。在实证研究部分,选取我国主要的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年至2013年的相关财务报表数据作为样本,以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作为盈利能力的评价指标,以股票和债券融资规模占社会总融资规模的比重作为金融脱媒程度的替代性指标,宏观上考虑GDP、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因素,微观上从商业银行的管理和运营、风险防范与控制、收入来源和业务结构等角度选取资产规模、成本收入比、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存款增长率以及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作为控制变量,构建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评价模型。面板数据的回归检验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作用,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金融脱媒的程度尚且较轻,另一方面在于我国商业银行采取了较为积极的应对金融脱媒的措施。实证结果还表明,成本收入比、不良贷款率、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等对盈利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提高营运效率、提升资产质量、拓展中间业务收入等对于提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至关重要。文章最后给出了应对金融脱媒加深趋势、提高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