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湍流的减阻控制是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湍流中不同类型相干结构之间的自维持和自发展过程是湍流产生和维持的关键,同时也是湍流边界层高摩擦阻力的主要来源。对相干结构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影响湍流的基本性质从而实现减阻控制。对这一过程中结构以及流场基本性质的改变进行减阻机理的研究能对湍流边界层减阻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本文主要针对超疏水表面湍流被动控制的减阻机理展开研究,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湍流的减阻控制是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湍流中不同类型相干结构之间的自维持和自发展过程是湍流产生和维持的关键,同时也是湍流边界层高摩擦阻力的主要来源。对相干结构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影响湍流的基本性质从而实现减阻控制。对这一过程中结构以及流场基本性质的改变进行减阻机理的研究能对湍流边界层减阻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本文主要针对超疏水表面湍流被动控制的减阻机理展开研究,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Time-Resolve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TRPIV)对光滑表面和超疏水表面上的流场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利用Matlab进行流场减阻机理的深入分析。分析了超疏水表面对涡结构迁移的影响,由于相干结构包含了流场的大部分能量,结构的迁移路径发生改变也会对流场的能量分层产生影响,因此对流场能量的改变进行了分析。分别研究了流场均匀动量区和湍流/非湍流界面产生的变化,揭示了两种统计特征与流场阻力的关系,应用模态分解方法研究了流场模态特征的能量曲线以及形貌变化。根据能量分析的结果,证明超疏水表面存在对大尺度相干结构的抑制,应用有限时间Lyapunov指数方法(finite time Lyapunov exponents,FTLE)对流场进行了拉格朗日体系下的显示。对相干结构的发展演化进行追踪,设计了基于FTLE的相干结构识别方法对结构的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统计,研究了超疏水表面对流场中相干结构发展产生的影响,明确了超疏水表面的减阻机理。主要研究及结论如下:(1)基于实验数据对两种表面上湍流边界层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统计。拟合了湍流边界层的平均速度剖面和湍流度剖面。结果表明,相比于光滑表面,超疏水表面上平均速度剖面的对数区域有着明显上移,流向脉动则有一定的减弱。利用摩擦速度计算了减阻率,在摩擦雷诺数为Rex(28)630的情况下,超疏水表面表现出约11%的减阻率。(2)对结构的迁移过程进行了追踪。首先利用涡识别方法对相干结构进行了提取和定位,为得到两种表面上结构的迁移过程,利用相关系数对结构进行了追踪。结构识别的结果表明,将局部速度函数方法与传统涡识别方法结合可以有效对结构进行定位。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相关系数可以较好的追踪流场结构的演化,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与目标结构形状相近的结构。两种表面上的结构迁移过程显示,相比于光滑表面,超疏水表面上的结构具有更快的迁移速度,在相同时间内迁移的距离更远,且在迁移过程中维持的时间更长。(3)利用局部湍动能准则和模态分解方法从能量的角度对两种表面上的湍流边界层能量分层进行研究。利用局部湍动能准则对两种表面上的湍流/非湍流界面以及界面以下的均匀动量区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超疏水表面上湍流/非湍流界面位置更低,但却具有更多数目的均匀动量区,其能量分布更加均匀。在两种表面上,均匀动量区数目的增加与湍流/非湍流界面位置的降低都是同步进行的,表明两种统计特征的改变都与流场的摩擦阻力相关。而超疏水表面对湍流边界层的影响主要产生在0.31δ以下,即近壁区的摩擦阻力会受到明显影响。对1800个样本流场湍流/非湍流界面以下的位置进行本征正交分解计算,表明超疏水表面会对大尺度结构以及能量集中产生抑制,同时抑制了能量在法向的传递,能量的抑制会影响相干结构的自发展过程。(4)考虑结构发展所受的影响,使用FTLE方法对流场进行显示。利用模态分解方法利用90%、95%、98%能量将原始流场重构以计算FTLE,表明超疏水表面在相同能量比例下保留的细节更多,小尺度结构比光滑表面上更丰富。提出了一种基于FTLE的相干结构识别算法,得到两种表面上基于FTLE的相干结构在法向位置的概率分布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超疏水表面上识别到的小尺度结构数目增加,大尺度结构数目减少,且其分布规律在湍流/非湍流界面以下有着明显的改变。超疏水表面减小了黏性底层平均流向速度的梯度,抑制了能量在法向的传递,从而影响了大尺度结构的生成和发展,令能量从大尺度结构转向了小尺度结构,进而减小了壁面摩擦阻力。
其他文献
由于汉语与英语的语序不同,在翻译时如果不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会导致词不达意,因此提出基于语言学翻译理论的英语语序研究。提出英语语序具有分隔的特点,包括包括主谓分隔、谓宾分隔、名词和后置定语的分隔以及主语与同位语的分隔。针对该语序特点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技巧,包括时间顺序以及逻辑顺序的调整,旨在帮助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更快地调整语序,翻译出更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的译文。
纽马克提出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和交际翻译理论对医疗技术文本的翻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医疗技术文本的翻译采用忠实、准确、通顺作为翻译标准,在透彻理解原文所传达的科技信息及其蕴含的科学逻辑的基础上,结合多种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使译文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文体风格上都能忠实于原文,做到用词恰当准确、行文简洁、语句通顺,使读者阅读译文所产生的效果尽可能接近阅读原作的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从而
借用服装心理学的情境观点,从服装、人物、场景、文化四个层面聚焦色彩元素,分析《恋爱的犀牛》中的部分服装造型,探讨舞台服装设计用色。运用服装色彩心理学充分发挥色彩设计的情感负载能力,促进观演双方的良性互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双循环”的战略背景下,消费市场的转移将推动我国本土服装产业和高端品牌的崛起。强化我国服装品牌自身产品的设计水准,才能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掌握时尚话语权。而服装色彩是集审美价值和传播效率的一种媒介,在服装设计中具有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对色彩的正确把握和运用将会赋予服装更丰富饱满的设计效果。本课题以服装的色彩设计入手,对历史悠久、商业成功且对时尚业有着深远影响的奢侈品牌——Gu
<正>(文接上期)对于企业涉嫌违法违规的案件,我国建立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并存的二元构造。对于同一行政不法行为,行政机关可以对其作出"行政不法"的法律评价,并作出行政处罚,同时对于其中构成犯罪的行为,则将其视为"行政犯"或"法定犯",对其追究刑事责任。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对企业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具有一种前置化的关系,也就是行政机关率先启动行政执法程序,然后对于那些构成犯罪的企业再移交公安机关或其他
目的 探究大黄素通过抗炎及抑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凋亡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1)动物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予以35 mg·kg-1大黄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灌胃5天后造模);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5天。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气管滴注脂多糖(LPS)构建急性肺损伤模型。造模后检测各组肺组织湿干比(W/D),同时行TU
《论语》是反映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其翻译的目的是传播中国传统思想和博大文化,促进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论语》译文应充分传递原文文本内容及其文化内涵,遵循传播源语文化和丰富目的语文化的目的。功能派翻译理论正是以翻译目的为核心的翻译理论,不仅为翻译批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在促进译者提高翻译质量方面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该文将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视角,评析《论语》选段的不同英译
东方主义与欧洲中心主义,是西方学者研究非西方问题时难以摆脱的阴影,进而也困扰着受惠于西方理论资源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廓清西方学者形成东方主义式认识的过程和机理,可能是中国学界走出“自我东方主义”困境的必要一步。20世纪西方著名中国和东方问题学者魏特夫曾受马克思主义的极大影响,他提出了“治水社会”“东方专制主义”等学说,认为传统中国因庞大且频繁的治水需要而陷入专制主义,这些理论具有典型的东方主义特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展益气化瘀解毒方配合新辅助化疗干预进展期胃癌的同期对照研究,探究益气化瘀解毒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名中医的临床经验,同时为中医药治疗胃癌提供更多理论及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模式,将纳入的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协同组各30例。对照组行2周期SOX或XELOX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协同组在上述化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益气化瘀解毒方;两组患者完
基于思政课立德树人、培根育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矛盾问题基础上,提出“五微”实践教学的设计原则和教学策略,并探索以微视角切入、微主题展开、微目标达成、微形式运用、微平台承载为特点的思政课“五微”实践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