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人生历史困境和女性的人生生存经验,以及怎样实现女性的主体意识是女性主义的重要主题之一。女性主体意识是指女性对自身在社会生活关系,家庭生活中的独立自由地位。主体价值的自觉认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本文以A.S.拜厄特的《占有》为文本,从女性主义视角,借助Kellerman的个人空间理论,研究书中的三个女性人物在个人空间中(宏观空间,中型空间,微观空间)她们的女性主体意识是如何受限制,她们的斗争的内容以及她们采取了怎么样的方式和途径来实现女性主体意识。本文一共分成四章,第一章共有有四小节,第一小节简介拜厄特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和她在文学领域中的成就,并对他的名作《占有》进行了简略介绍。第二小节揭示了《占有》中的多重主题思想,占有与被占有的爱情,如小说中莫德和福格斯的爱情,人想占有历史,人想占有物,而又反过来被历史和物所占有。同时作者还对这几种占有关系做了简单的举例说明。第三小节,总结了《占有》国内外研究的综述,得出本论文通过空间理论研究女性主体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主要研究在宏观空间,中型空间和微观空间中《占有》中三个女主人公:维多利亚时期的兰蒙特,爱伦和现代的莫德用各自独特的方式在男权社会中为争取女性社会地位,创造女性声音和实现女性自我意识而奋斗的经历。第四小节阐述了Kellerman的空间理论。第二章陈述了拜厄特的女性主义思想。《占有》中兰蒙特和其情人艾许两人虽然相爱,可兰蒙特却在蜜月后毅然离开。现代女博士莫德对男人冷酷而仇视,在和罗兰相爱后仍然坚持独立自主,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愿成为男人的占有品的感情抗争,最后以一种“新的”爱情方式走在一起。拜厄特认为女性可以摆脱情感和性的困扰。接着讲述兰蒙特和艾许蜜月分开后,独自在她法国的妹妹家生下小孩。小孩给她带来无尽的痛苦,以至于她诗才枯竭。一个才华横溢的女诗人从生小孩后就再也没有写过诗。而和她同时代的维多利亚另一女性,艾许的妻子也在日记中提到,来她家的孩子让她沉浸在“噪音”当中,使得她心烦意乱。拜厄特借艾伦之笔,认为孩子和婚姻会是女性事业中的一个大障碍。第三章是由三个小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述维多利亚时期的女诗人兰蒙特在其宏观空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才华,和男人一样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尽管她过着隐居生活,可她仍然通过写诗参加社会活动。作为那个时期的新女性,她拒绝结婚,和自己的女性朋友布兰奇一起生活。她的史诗《梅卢仙怪》是一部她自己生活和思想的真实写照。史诗中的梅卢仙怪就是一个有这巨大创造力的女怪,有着超强的能力和漂亮的容貌。因为丈夫的窥视而变成半人半蛇。这部作品的成功说明了,兰蒙特也可以和其它男性一样以从事文学创作为生,可以有自己的职业。她的写作又是对女性缺乏书写历史的一次反抗和贡献,同时又是她作为反抗男权社会的一个有力手段。第二小部分讨论了在中型空间中奋斗的爱伦。中型空间是指一个人与家庭,朋友,妻子(丈夫)或孩子的关系。本部分主要讨论了爱伦在自己家庭中的奋斗。从她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她的矛盾心态,一方面她要反抗在婚姻家庭中女性自我的丧失,另一方面她又怕会因此而遭到整个社会的抛弃。她只能在日记中悄悄地记录自己的思想,默默地让自己的当“诗人”和“一首诗”的梦想破灭在她那本“枯燥无味”的日记里。第三小部分作者对现代女博士莫德在微观空间中为自己女性自我意识奋斗进行了阐述。微观空间是指人的意识层面。一个人的意识往往会表现在她的行动上。作者分别从她的居住环境,她的工作,她的同性恋情节,她对男人的冷漠和敌视四个方面,探讨了她反对男权社会,寻找女性自我与价值的行为。从她与研究生罗兰的关系中,本文探讨了她在爱情中是怎样维护自我,实现自己的女性主体意识的。第四部分是文章的结尾部分。本文通过三个空间,宏观空间,中型空间和微观空间,即社会行为,家庭关系,以及意识三个层面,从外到里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占有》中三个女性在各自的空间中采用不同的方式追寻女性主体意识。此为文章的创新所在。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和女性主义思想的进步,今天男女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平等,但是女性仍然处于劣势。因此,采用积极的手段维护女性自我和实现自身价值仍然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