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成为了可能。但是,一个人享有这种权利并不表示也获得了与他人同样的发展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现象,这导致了不同个体之间发展的不平等,从而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实现课堂教学公平就成为我们面临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堂教学公平的思想和实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课堂教学公平的潜伏时期、课堂教学公平的萌芽时期和课堂教学公平的发展时期。课堂教学公平从逻辑上可以分为:以群体统一性为特征的课堂教学公平和以适应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为特征的差异公平。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以及全纳教育思想为人们追求和实现课堂教学公平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现今的课堂教学在空间资源、师生交往、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这既影响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又影响了教育民主化和社会民主化的进程。而这些可以归于外部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应试教育以及现有教条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教师自身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建设的缺失等方面。当前国内外教育界提出了几种体现教学公平理论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如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个性化教学思想、分层教学与小班化教学改革等。这些为我们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提供了借鉴和帮助。为了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教师应遵循平等性、差别性和发展性的原则,更新课堂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此外,还要构建新的评价机制以及丰富教学内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