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城镇建设问题一直是我国规划界和国家政策层面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推动下,小城镇建设的数量和速度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变化。与此同时,小城镇建设也逐渐遭遇一些发展中的问题,由早期的“特色缺失”到现在的“特色危机”,阻碍我国小城镇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高城镇建设质量,推进绿色生态发展,引导小城镇特色建设,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共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小城镇特色建设过程中“千镇一面”“文化趋同”等问题,以小城镇特色为研究对象,运用归纳总结法、系统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等方法,分析了城镇特色特征及形成过程,提出了小城镇特色系统建构的内容,探讨小城镇特色建构的相应规划策略,研究小城镇特色系统建构如何在规划编制中落实。第一,本文从分析国内外小城镇特色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入手,解读国内外小城镇特色相关研究进展、研究成果及实践案例,梳理和总结其理论研究趋势和案例实践经验。第二,深入分析小城镇特色的基本属性、可识别性及形成机制,阐述了小城镇特色的作用、小城镇特色有什么特征及小城镇特色的形成过程。第三,根据城镇历史演进分析、城镇现状分析和相关规划解读,提炼城镇特质,提出城镇特色总体定位;从城镇精神特色、城镇行为特色和城镇视觉特色解构城镇特色系统建构的内容,并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第四,以佛子岭镇为例,根据城镇特色系统建构的内容,分析城镇特色中的物质性要素和非物质性要素,从城镇精神、城镇行为、城镇视觉等角度,对佛子岭镇城镇特质进行提炼,从而提出其城镇特色总体定位;再运用“软性”层面(包括城镇精神、城镇职能和产业经济)与“硬性”层面(包括城镇形态、空间环境、建筑设计和标识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如何在佛子岭镇的城镇规划编制中落实小城镇特色系统建构的内容,引导城镇特色塑造有序推进,从而推动城镇建设合理、有序与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