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不同历史层次、不同方言背景的语气副词在此形成一个大聚合,了解这一时期的语气副词系统并对语气副词的兴衰更替、语气副词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等进行研究,有助于更深入了解语气副词的特点,在汉语史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以明清时期的白话文献为基本语料,在对明清时期的语气副词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选取部分典型语气副词,探究其来源,考察其主观化历程和主观性在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表现,进而揭示语气副词在表达主观性方面的独特性。本文共包括六个部分,文章构架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对象和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空间,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语料选取等方面。第二章为理论探讨。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语气副词进行了重新定义,突出其表达主观性这一本质特征,并重点对语气副词和副词的其他次类进行界定。其次对语气副词的表述性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认为这种表述性不一定通过句法变换体现,更多的是一种语用体现。最后在主观认识和主观量相结合的基础上,把明清时期的语气副词分成四类:推测类、意料类、证实类、强调类。第三章为分类研究。分四类对明清时期的语气副词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和整理,尽可能把语义和功能相近的语气副词归为不同的小类,重点描写语气副词在明清时期的使用情况,分析其所属的历史层次、方言背景以及它们相互竞争中的兴衰更替现象。第四章为语气副词的主观性研究。语气副词在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表现都跟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有关,因而语气副词的主观性研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选取了“真个”、“千万”、“最好”、“幸亏”义语气副词、同语式中的语气副词、“哪里是A,简直是B”中的“简直”等几个典型的个案进行分析,认为语气副词形成后,其主观化的进程还在继续发展,有的甚至发展为主观性标记词。语气副词的句法位置受主观性强弱、语义表达、交互主观性等方面的影响。结合特定的句法格式研究语气副词,有利于发现语气副词所表达的语气和主观性。第五章为语气副词的个案研究。对《老乞大》四种版本的语气副词进行考察,以动态的视角观察北方汉语语气副词在元明清三个时代的发展历程;以《儿女英雄传》为立足点,考察前后时期重叠式语气副词的使用情况;以“老实”、“难不成”、“七八”、“做定、坐定”、“真当”、“作兴”为例对明清时期吴方言语气副词进行探源;以“紧’类和“敢”类语气副词为例探究山东方言语气副词。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对明清时期语气副词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对本文研究的一些做法和有待继续研究的课题进行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