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曲率差技术在薄板损伤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g770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的工程结构,在遭受到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或者长期的疲劳荷载和腐蚀作用下,常常会引起结构损伤,随着损伤的积累,其危险程度也逐步提高。结构损伤判断及损伤位置的确定,可以帮助人们对结构进行实时修复或改变结构的操作使用方法,以便降低结构的损伤积累程度,减少经济损失。因此,结构损伤诊断技术倍受国内外建筑行业的重视,但其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发展并不完善,本文主要针对板结构提出了基于模态曲率差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介绍了损伤识别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对目前所采用的各种损伤识别方法的分类作了简单介绍,探讨损伤识别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其次,总结了基于模态曲率差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理论,给出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的基本原理、概念及数值计算方法。再次,以固支板和简支板为研究对象,采用改变单元弹性模量的方法模拟结构损伤,应用基于模态曲率差的损伤识别方法识别结构损伤。分析可知,用模态曲率差法进行结构损伤识别,仅有损伤单元的模态曲率差的值发生明显的变化,可以准确判定损伤的位置,但是损伤程度须借助其它方法综合判定。最后,利用ANSYS软件良好的开放性、可定制性,及其提供的二次开发途径,根据自身的需要在标准ANSYS版本上利用用户界面设计语言(UIDL)和参数化程序设计语言(APDL)进行功能扩充和系统集成,生成具有行业分析特点和符合用户需要的用户版本的ANSYS程序,从而实现设计和分析的易用性、高效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产业发展迅速,但高额的运行维修成本一直是影响风电场经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轴承是风电机组传动系统的重要部件,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有利于提高机组运行稳定性和减少风电场维修费用。本文将盲源分离技术应用于风机轴承的故障诊断中,详细地研究了基于盲源分离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最后通过对实测的风机轴承振动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具体工作如下:(1)系统地研究了
大型建筑设施中的混凝土结构因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瑕疵及其在长期服役中受到外界载荷和环境影响等作用,极易产生各类损伤(如裂缝、孔隙、变形等),损伤的累积会导致整个混凝土
多电平逆变器因其自身的优良特性,已经广泛的应用于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场合;而直接转矩控制技术(DTC)以其结构简单、鲁棒性强、动态性能好等优点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这两项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针对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本文对多电平逆变器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概述,接着介绍了多电平逆变器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发展。本文对三电平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和中点不平衡问题进行
星箭适配器(PAF)隔振技术是指在不修改卫星原有结构的前提下,设计具有隔振效能的适配器或在适配器与星箭界面之间引入隔振装置,以隔离卫星发射阶段轴向或侧向的振动。该技术可以降低卫星的质量控制成本,提高卫星发射的可靠性。论文在绪论中介绍和阐述了整星隔振技术概念的提出。第二章介绍了课题相关的理论及其发展和研究现状。第三章先是简单论述了无阻尼系统以及比例阻尼系统的动力学求解过程,再详细推导了基于降阶的非比
基于CFD的气动优化设计已成为当前计算流体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随着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直接优化方法被引入到优化设计上来。传统的确定性优化方法,其本质决
厂用电是发电厂中最重要的负荷,厂用电系统是否稳定可靠,对于保证发电厂安全经济运行至关重要。从目前的运行状况来看,厂用电系统的保护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本论文在分析对比了目前国内外厂用电系统保护测控装置发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套新型的设计方案。本方案的硬件平台由先进的32位嵌入式微控制器TMS320F2812、16位高精度A/D构成,软件平台采用了全新的基于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该装置不仅适用于厂用
近年来,通过电力电子装置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逐年增多,在提高供电可靠性、节能环保、降低电网建设成本的同时,由电力电子装置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电子变流器一般采用PWM控制方式,在工作过程中会向接入点注入谐波,现有滤波技术不能将其完全滤除。本文通过DigSILENT/Powerfactory软件搭建含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仿真平台,在此基础上研究分布式光伏向配电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