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焊接机器人的视觉伺服控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e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焊接机器人是在工业机器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焊接设备,能够提高焊接质量和生产率,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目前,以示教-再现工作方式为主的焊接机器人缺乏灵活性,也不适用于复杂工件,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因此,研制基于视觉传感器并具有焊缝自动跟踪能力的焊接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研究意义,本文针对焊接机器人视觉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视觉伺服控制算法开展了研究工作。 第一,本文首先总结了机器人视觉伺服控制的结构和主要研究内容,比较了几种主要的视觉伺服方法,分析了视觉伺服控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详细阐述了近期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法。其次,回顾了焊接机器人的发展过程以及当前的研究热点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第二,设计了焊接机器人的视觉传感器系统,提出了有效的结构光参数标定算法。针对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提出一种多层次结构的控制框架,并在此框架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弧焊机器人控制系统和多机器人视觉控制系统。 第三,提出了强噪声干扰环境下焊缝图像特征抽取算法和焊缝参数估计算法。图像特征抽取算法由目标区域确定算法、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去躁算法以及基于数据集分割的特征抽取算法组成。焊缝参数估计算法由直线焊缝方向的鲁棒拟合算法、基于RANSAC方法的焊件法线估计算法以及局部加权的曲线焊缝方向拟合算法组成。 第四,针对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跟踪直线焊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初始姿态自调整算法和混合的视觉伺服控制算法。初始姿态自调整算法通过建立目标坐标系和当前工具坐标系,计算需要调整的运动量。混合的视觉伺服控制算法采用基于位置的视觉伺服控制使焊枪沿焊缝方向运动,采用基于图像的视觉伺服控制来消除图像偏差。 第五,提出了曲线焊缝跟踪的视觉伺服协调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控制量论域动态确定的双层模糊视觉伺服控制器,在保证焊枪运动准确的同时,保证视觉跟踪过程中图像特征处在视场有效范围内。为了准确确定控制量论域,建立了特征点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带模型动态补偿的Kalman滤波器以实现对特征坐标的准确预测。 第六,针对工业焊接小车执行折线焊缝视觉跟踪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自适应视觉伺服控制结构,以提高跟踪精度和鲁棒性。这种自适应结构在线检测焊缝方向,并能够在焊缝方向发生变化时对控制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为了实现该控制结构,建立了视觉特征的控制模型,设计了错误数据的检测算法、焊缝方向变化检测算法、参考像素坐标调整算法及混合结构的视觉伺服控制算法。 最后,本文对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需继续开展的工作。
其他文献
随着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别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生物特征融合的身份鉴别技术在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多种生物特征的有效融合可以从鲁棒性、识别率、普适性等多
本文研究了基于CAN总线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课题的意义在于保证网络中消息的实时传输,满足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要求。 首先对近几年国内外关于网络控制系统的调度理
多智能体系统的研究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由于机器人足球比赛环境具有复杂性、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并且确定了一个需要多智能体协作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远程水情监控系统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对地下水、水库大坝、河道灌区等水
本课题源于交通部重点投资“多模式机舱模拟器”实验室建设的子项目。该子项目构筑了一个由主机气控操作图示管理系统和模拟螺旋桨组成的“半实物在环(Hardware-in-the-loop,H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基于模糊逻辑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策略及其在运动控制中的应用。智能控制策略作为先进控制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模糊集合论与模糊逻辑、人工神经网络与学习控制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由二者整合而成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System,简称ANFIS)的研究现状。最后,
实时路径规划一直是移动机器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论文从Hodgkin和Huxley(1952)生物神经系统的隔膜模型及GROSSBERG(1973)的逃避模型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在非静态环境下实时避
本文以多数航天器使用的太阳电池阵—蓄电池组电源系统为背景,对航天器电源系统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太阳电池的直流等效电路和太阳电池的环境影响因素,建立了太阳电池和太阳
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技术正在逐渐向嵌入式系统设计领域和视频技术渗透,Internet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缩短了人与人之间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家电已不再满足于高质量的电器设备,而是逐步融入到信息社会中来。适应当前家电网络化的趋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实用化的家电上网方案——基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部网)总线的网络家电测控系统。本系统将家庭内部所有的电气设备通过家庭内部的无极性总线网络连成一体,并接入Internet,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多种家庭网络组网方案的比较,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