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服务,通常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总称,它是由政府机关为主的公共部门生产的,供全社会所有公民共同消费,平等享受的社会产品。政府在公共服务发展所需的必要费用提供支持的同时成立相应管理部门对公共文服务进行管理和监督。十八大以后,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13年国务院通过会议明确提出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创新思路,这是我国公共服务在市场化进程中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在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中,特别是公共图书馆作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线公共文化部门,也应顺应历史潮流成为重要的改革对象,积极探索适应市场化背景下的发展道路。图书馆的业务外包是图书馆寻求市场化过程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介绍了在十八大提出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图书馆业务外包的研究意义,同时分析了国内外图书馆业务外包的理论及实践情况,国内方面介绍了图书馆业务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国内实践方面介绍了广东增城图书馆、无锡新区图书馆的业务外包,国外理论实践方面着重介绍了美国和日本的图书馆业务外包最新进展。接着引出了市场化环境下图书馆业务外包的概念,结合相关学科理论进一步阐述了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文章从公共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业务营销理论三方面阐述其与图书馆业务外包的联系。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可行性包括主观、客观方面,主观方面主要是外包对政府财政、人力资源问题的压力,客观方面主要为国家的政策支持。其次,对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实例进行调查分析。文章选取了芜湖镜湖区图书馆、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无锡新区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考察、网络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分别从外包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状况、承包商选择、编目业务外包状况、业务外包对原图书馆的职能影响、业务外包范围界定、图书馆的依赖性、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再次,文章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出图书馆业务外包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人力资源建设问题、图书馆业务外包实施过程及监管问题、图书馆业务外包后对原有图书馆职能产生的影响、图书馆业务外包的范围和对承包商的依赖性问题,图书馆主管单位或部门在进行图书馆业务外包时必须严格按照政府购买业务的流程进行。最后文章从建立完善的行业从业人员标准、持续的从业人员在岗培训制度以及提高从业人员待遇、确定合理的业务外包范围等方面给出了图书馆业务外包的优化策略。对于承接业务外包项目的承包商,政府部门应该形成一套完整的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对所有希望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员进行考核,可从职业技能、基础知识等方面进行考核,形成规范化的考核标准,同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市场的开放程度和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