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质量信息管理模型)质量管理技术,因为其是在真实的三维场景下交流,“可视性”的特点能够更高效的表达设计及施工意图,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或者沟通理解差异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现已经发展成为了全球精益建筑行业的重要质量管理技术。虽然保障性住房项目质量管理是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导的一项惠民工程,其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项目的质量目标实现、成本控制、工期管理的基础,也有利于施工质量隐患的排查,施工缺陷的发现,但因为受到我国传统的建筑质量管理观念及发展滞后的建筑质量管理模式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以下特点:成本高、难度大、项目建设工期短、质量管理方法和理论的创新不够等。目前国内由于相关技术标准、工艺手段尚不成熟,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仍然主要使用纸质文件作为信息记录、保存和传输方式,导致时常出现检测项目遗漏、主动施工缺陷、工程质量隐患等问题。因此,探讨基于BIM技术的保障房施工全过程质量及评价,是建筑业的一种新型尝试,符合建筑业“制造”到“智造”的发展需求。论文首先通过研究文献对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理论、BIM技术与精益建造理论的协同作用、BIM技术施工设计一体化在大规模住宅用房项目建设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提出基于BIM技术的质量管理框架及基于BIM技术的质量控制应用亮点,为BIM技术在保障房建设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然后,以西安西咸新区某保障房项目为例,对基于BIM技术的精益建造质量管理方法的特点和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比较了传统的PDCA(Plan-Do-Check-Action,戴明环)质量管理方法与BIM信息化协同质量管理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BIM技术在保障房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应用体系。接着,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该保障房项目施工质量评价,通过隶属函数和权重集分析,构建了BIM技术在西咸新区某保障房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具体对加工制造、构建质量、运输、装配、现场施工和监理验收等6个环节进行了质量评价,得出基于BIM技术在西咸新区某保障房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为“良好”的结论,说明该案例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水平较高。最后,在BIM技术应用于西咸新区某保障房施工质量管控理论与实践分析基础上,采用定量研究设计,使用了结构化的实证问卷调查,对保障房项目工程采用BIM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参建利益相关方采用BIM技术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更好的成本估算和控制,有效的施工计划和管理,以及设计和工程质量的改进等,为政策制定者、地方政府、建筑公司和其他主要利益相关者提供参考。本文初步探讨了BIM技术在保障房建设工程中,从准备阶段到施工、运营阶段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信息化管理”应用,评估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