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管薪酬激励一直是国有上市企业公司治理的关键问题,高管的努力付出和企业家精神的发挥直接决定企业业绩的高低。然而在西南地区的国有上市企业中高管股权激励并不普遍,激励方式相对单一,货币薪酬仍然是国企高管业绩奖励和激励的主要方式。在完全市场化的国企经理人市场中,国企高管薪酬也并未完全遵照市场化标准,就使得国企高管在与市场薪资水平对比下可能产生不公平和不满意的感觉,并在自身具备信息优势的情况下采取寻租行为,违背委托人意愿,侵占公司和股东利益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形成委托代理问题。引入独立董事能起到适当的监督约束作用,在其参与董事会决议的过程中甄别高管机会主义行为,依据自身的质疑和表决异议及时扼制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管非法薪酬最大化的风险和机会成本,进而促进高管更加努力,以真实优异的业绩换得丰厚薪酬,提升薪酬业绩敏感度。然而由于独立董事引入我国时间不长,人数比例较低,在公司治理中往往很难发挥预期的作用,在学术界也出现了企业独立董事是“花瓶董事”或“橡皮图章”的说法。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西南地区A股上市国企的实证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并非像学术界部分学者所说的“花瓶董事”或“橡皮图章”,而是在提高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方面确实有显著积极改善作用。具体从独立董事特征来说,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比例越大,独立董事团队的决策和监督权力就越大,对于高管私利行为(如不合理的自我定薪)就能起到更大的约束力;男性独立董事越多,越可能直言不讳地对高管行为提出质疑;具备专业职称的独立董事越多,越能体现履职专业性,越可能在监管、甄别高管行为和动机时具备更准确的判断;任期越长,独立董事越能对企业和高管行为形成良好的知识经验,不仅能有助于独立董事在出现可能问题时迅速做出准确判断,还能在问题出现之前依靠这种知识经验形成一定的防范和预警机制,成为高管行为活动的“测量仪”;出席董事会次数越多,独立董事就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企业重大事项(如薪酬制定方案),提出异议和表决意见,使高管有所忌惮,降低其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本研究同时还发现国有上市企业在独立董事选拔和激励机制上存在思维惯性和制度弊病,而高管激励形式也显得单一,并由此提出改善高管激励形式、重新安排独立董事选拔任用和激励的制度设计,实现独立董事真正独立,并以积极有效的激励和监管促进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的提升,改善公司治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