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档案历史联系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论文将其放在档案学理论内核中进行研究,并利用概念结构分析和逻辑演绎的方法,对其基本属性、发展过程、概念结构、与理论体系中相关概念的关系,及其演化规律做了较全面的认识。基本构建起了一个较为完整和严密的对档案历史联系的认识体系。首先,本文从来源、形成、基本属性和作用四个方面对档案历史联系做了一般研究,认为档案历史联系来源于社会实践,形成于日常文件产生和处理的过程中,是人们认识的主观性和其本身客观性的统一,对其认识的加深会逐渐改变我们对档案结构的认识。接着,本文从哲学、史学,和档案学自身的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了档案历史联系的结构,阐述了档案历史联系从一维线性向三维立体结构发展的过程。并在结构思想的指导下,从文件的概念模型入手,最终推演出档案历史联系的概念本质及其结构。得到了“档案历史联系是对称存在于文件实体之间的社会实践关系”的结论。并由此顺理成章地对其本质及其他属性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在完成了对档案历史联系的经验层次的独立分析后,笔者开始对其进行理论层次的研究,重点研究了档案历史联系作为档案学理论内核内在逻辑,与理论内核中的档案整理和档案整理原则的关系,得出“档案整理的实质就是对档案历史联系的整理”、也就是“对社会实践之间关系的信息整理”,并确认“档案整理应遵循历史原则”的结论。最后,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历史与逻辑一致性”的原理,着重分析了档案历史联系的进化规律和趋势,提出了:“档案历史联系将会不断地沿着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一维向多维不断发展,逐渐逼近客观社会实践及其历史”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