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磨耗后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oe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牙齿磨耗是由龋、急性创伤及发育因素之外的原因造成的牙齿硬组织丧失,按其程度及是否引起临床症状,是否需要临床治疗分为生理性磨耗和病理性磨损,后者对颌面部的美观、牙齿硬组织、牙周粘膜等软组织、颞下颌关节等可造成不良影响。牙齿过度磨耗导致颌垂直距离降低、殆关系改变,关节内压增高,引起颞下颌关节变化,甚至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生。 为了明确过度磨耗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机制,本研究应用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机模拟牙齿磨耗1/3,1/2,2/3及全部,且伴有颌间垂直距离相应减低,研究牙尖交错位紧咬牙时颞下颌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规律。 方法: 选择牙列完整,咬合关系正常,后牙为中性(牙合),无任何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体征和病史的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一位。采用SOMATOM Balance螺旋CT机进行冠状位断层片扫描,需包含以下结构:包括关节盘、关节软骨、松质骨、皮质骨的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下颌骨、下牙列。所获得的图形依次经Scan Maker,Photoshop 7.0,Auto-CAD2004处理后转入Unigraphics中,完成牙齿磨耗后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将建立起来的三维几何模型数据导入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中,对模型进行自动网格划分,由此获得了本研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模拟牙齿磨耗1/3,1/2,2/3及全部且伴有相应颌间垂直距离的降低,对牙尖交错位紧咬牙时颞下颌关节内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 结果: 随着磨耗程度的加重,髁状突表面的应力增加较多,全部牙冠磨耗时,等效应力较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荧光辅助去龋技术与探针辅助的传统去龋方法在去龋效果上的差异。  方法:  收集因龋或阻生新鲜拔除的离体磨牙10颗,沿龋损中线按牙体长轴方向对分为二,分别计入
本研究拟通过建立上颌第一前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来比较正常咬合与错牙合时牙颈部的应力分布,进而探讨应力疲劳在牙齿楔状缺损形成过程的作用,寻求牙齿楔状缺损的病因。选择一
目的:瓷贴面因牙体组织磨切少,外表自然,颜色稳定,美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好已成为前牙美学修复的较好方法。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要达到理想的色彩是有一定难度的。影响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脂细胞、成肌细胞等多种细胞分化,是组织工程研究中
牙周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成人失牙的最主要的原因。牙周治疗理想的目标就在于诱导牙周组织再生,重建新生的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恢复牙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背景: 龋病(dental caries or tooth decay)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20 世纪口腔预防医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发现氟化
慢性根尖周炎(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CAP)是一种以炎症性肉芽组织形成和骨质破坏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在慢性根尖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