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谣是孩子们始于摇篮的教育,它通俗、健康、明快,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养料,具有任何动画、玩具都无可代替的体贴心灵的作用。同时它还承载着文化和道德观念,伴随着儿童健康地成长。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很多时候,就是从一些流传地简单易懂的童谣开始。童谣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通过传唱童谣进行学校道德教育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然而,目前流行的童谣一改往日的容颜,灰/黑色童谣正席卷校园,这了更好地发挥校园童谣的德育价值,必须从童谣的源头进行控制,因而有必要对童谣的传播路径进行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文献看,研究者们更多地关注童谣蕴涵的德育价值、如何有效地利用童谣进行道德教育,以及如何减少灰/黑色童谣对儿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良影响。但对童谣的传播路径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而且大多就内容而论内容。因此,本研究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校园童谣的传播问题,让绿色童谣有效地传播,并对灰/黑色童谣的传播进行控制。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校园童谣为学校德育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研究者首先运用文献法查阅大量的传播学的著作,明确传播学的一般原理。接着运用传播学原理分析校园童谣传播的概念以及特点。然后分析校园童谣的传播要素、路径与具体方式。最后分析影响校园童谣传播的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调控策略。研究发现,校园童谣的传播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规定性与自由性、多元性与匿名性等特点。校园童谣的传播由人的要素、媒介要素以及环境要素构成,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校园童谣的传播的通常渠道有两大类:一是人际传播渠道,二是大众传播渠道;具体的传播形式可分成三大类:口头传播(师生相传、生生相传、亲子相传)、文字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传播、手机简讯传播)。校园童谣传播主要受传播者、受众、传播媒介、传播环境四个因素影响,其中传播者是整个校园童谣传播活动的领头羊,对校园童谣的传播有着关乎存亡的影响;受众是产生传播效果的关键,校园童谣传播活动只有被学生所接受并产生一定的教育效果,传播过程才算完整;不同的传播媒介传播校园童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要对各种媒介传播效果的优劣充分地解,以创造最佳的传播效果;传播环境贯穿于传播活动的始终,校园童谣的传播依赖于家庭、社区、媒介及整个社会大环境对德育与童谣的重视程度。据此,从这四个方面提出校园童谣的调控策略:校园童谣传播的传播者控制、校园童谣的传播渠道的控制、校园童谣传播的受众控制、校园童谣传播的环境控制、校园童谣传播的技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