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童谣的传播路径及其调控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m888c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谣是孩子们始于摇篮的教育,它通俗、健康、明快,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养料,具有任何动画、玩具都无可代替的体贴心灵的作用。同时它还承载着文化和道德观念,伴随着儿童健康地成长。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很多时候,就是从一些流传地简单易懂的童谣开始。童谣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通过传唱童谣进行学校道德教育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然而,目前流行的童谣一改往日的容颜,灰/黑色童谣正席卷校园,这了更好地发挥校园童谣的德育价值,必须从童谣的源头进行控制,因而有必要对童谣的传播路径进行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文献看,研究者们更多地关注童谣蕴涵的德育价值、如何有效地利用童谣进行道德教育,以及如何减少灰/黑色童谣对儿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良影响。但对童谣的传播路径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而且大多就内容而论内容。因此,本研究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校园童谣的传播问题,让绿色童谣有效地传播,并对灰/黑色童谣的传播进行控制。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校园童谣为学校德育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研究者首先运用文献法查阅大量的传播学的著作,明确传播学的一般原理。接着运用传播学原理分析校园童谣传播的概念以及特点。然后分析校园童谣的传播要素、路径与具体方式。最后分析影响校园童谣传播的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调控策略。研究发现,校园童谣的传播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规定性与自由性、多元性与匿名性等特点。校园童谣的传播由人的要素、媒介要素以及环境要素构成,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校园童谣的传播的通常渠道有两大类:一是人际传播渠道,二是大众传播渠道;具体的传播形式可分成三大类:口头传播(师生相传、生生相传、亲子相传)、文字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传播、手机简讯传播)。校园童谣传播主要受传播者、受众、传播媒介、传播环境四个因素影响,其中传播者是整个校园童谣传播活动的领头羊,对校园童谣的传播有着关乎存亡的影响;受众是产生传播效果的关键,校园童谣传播活动只有被学生所接受并产生一定的教育效果,传播过程才算完整;不同的传播媒介传播校园童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要对各种媒介传播效果的优劣充分地解,以创造最佳的传播效果;传播环境贯穿于传播活动的始终,校园童谣的传播依赖于家庭、社区、媒介及整个社会大环境对德育与童谣的重视程度。据此,从这四个方面提出校园童谣的调控策略:校园童谣传播的传播者控制、校园童谣的传播渠道的控制、校园童谣传播的受众控制、校园童谣传播的环境控制、校园童谣传播的技术控制。
其他文献
洛阳理工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兼有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期刊
<正>2018年,对于中国生猪养殖业而言,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2018年春节刚过,猪价便迎来快速下跌,3月初便跌破成本价进入长达近五个月的亏损期;恰在此时,3
教师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举止等都会在课堂教学中深深地影响到学生的社会化形象的建构和身心的健康成长。开展教师印象管理的研究,对于丰富我国在印象管理方面的
【正】榜样李勤,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辅导员,现任武汉大学团委副书记。工作期间,曾两次被评为"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武汉大学治安防火安全先进个
开展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的研究,对于父母及学校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攻击性特点、水平及影响因素,对于父母良好教养方式的选择,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
大学语文的教学原则是为体现该课程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应依据教学目标反映教学过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些原则是:爱心与责任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