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工业原料,2021年种植面积达6.4亿亩,对保障我国粮食战略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玉米生长中后期田间闭郁,植株遮挡,导致大型高地隙植保机械难以下田,而现有植保无人机由于雾滴难以穿透玉米冠层,药液无法直接喷施到病虫害发生部位,其防治效果有待提升。本文结合植保无人机的高效率防控优势和脉冲式烟雾机雾化药液均匀、雾滴粒径小及弥散性能好等特点,设计开发了一款烟雾植保无人机,通过数值模拟
【基金项目】
:
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麦玉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智能装备技术设计与产品研发(NO:GXXT-2019-03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工业原料,2021年种植面积达6.4亿亩,对保障我国粮食战略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玉米生长中后期田间闭郁,植株遮挡,导致大型高地隙植保机械难以下田,而现有植保无人机由于雾滴难以穿透玉米冠层,药液无法直接喷施到病虫害发生部位,其防治效果有待提升。本文结合植保无人机的高效率防控优势和脉冲式烟雾机雾化药液均匀、雾滴粒径小及弥散性能好等特点,设计开发了一款烟雾植保无人机,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旋翼流场的分布特性,结合场地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作业参数下的雾滴分布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玉米中后期植保难题,提出采用植保无人机搭载脉冲式烟雾机实现热雾喷施的方案。开展了整机结构和喷雾系统设计,并对直管和弯管两种烟雾喷管进行了初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加装弯管能有效限制雾流飘散,提升雾滴沉积,但会增加雾滴不均匀性,限制烟雾植保无人机的喷施幅宽。2)采用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流体力学软件对烟雾植保无人机的流场进行了分析,探索了不同飞行方向、不同飞行速度及不同飞行时刻下的旋翼流场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当无人机飞行高度为4m、飞行速度在2-5m/s时,随着速度的增加,机身后逐渐形成两条鲜明的尾涡,机身后尾涡的高度也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升高。3)搭建场地进行试验,利用水敏试纸法测得烟雾植保无人机在无植株遮挡情况下的雾滴沉积和扩散分布数据。结果表明,各测试点的雾滴体积中值直径处于50μm左右,雾滴粒径范围满足植物病虫害的防控要求。雾滴空间分布从上至下覆盖率有所增加,水平方向各层分布趋势大致相同,在同一高度和喷施流量下,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加,雾滴粒径和沉积量均有所下降。4)为验证烟雾植保无人机在作物环境下的喷雾效果,进行了玉米中后期田间试验,通过水敏试纸法测得玉米植株叶片和地面雾滴的沉积特性。结果表明,叶片正反面雾滴粒径变化相差不大,沉积均匀,但数量变化趋势明显。在添加烟雾助剂条件下,雾滴覆盖率和沉积量分布发生明显变化,烟雾助剂可改善雾滴的分布均匀性,但会增大部分雾滴粒径。雾流落点位置处冠层覆盖率达到了35.38%,中层达到了26.06%,底层达到了15.97%。与未添加雾滴助剂相比,分别是其1.96倍、1.93倍、3.65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开发的烟雾植保无人机工作性能稳定,操作方便,通过系统分析不同飞行速度、喷施流量及是否添加烟雾助剂下的雾滴粒径和雾滴沉积规律,为玉米中后期植保作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装备和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水稻秧苗茎秆具有支撑谷物、运输水和营养盐、存储营养物质和水、适应生长、自我修复、光合作用等多种功能,其多尺度结构特征是研究秧苗生长特性、抗逆能力和生物力学性能的重要依据,而高分辨率的水稻秧苗茎秆三维微观结构模型是开展深层次研究的基础。由于水稻秧苗茎秆是高含水率且具有多孔层次性结构特征和非均质各向异性材料属性的生物复合材料,以往的三维建模方法存在损耗、不可重复、精度低等问题。目前,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甘薯秧蔓茎秆粉碎是甘薯收获过程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相对耗时耗力的环节。国内已有的甘薯打秧机械存在着打秧效率低、效果差、能耗高、作业时秧蔓容易缠绕机具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甘薯全程机械化的发展。针对目前国内甘薯打秧机械的现状,结合对现有的甘薯打秧机械和国内外相关打秧机械的分析研究,进行理论分析和验证试验。研究设计了一种双轴式甘薯打秧还田机。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甘薯秧蔓物理机械力学特性研究
蓝藻的发育受众多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影响,具有高度的时空变异性和不均衡性,通过遥感影像数据评价蓝藻时空分布特征是分析蓝藻影响因素和治理对策的重要基础。在研究蓝藻水华时空分布特征时,通常会借助单波段阈值法、多波段谱间关系法和机器学习法来反演蓝藻水华,从蓝藻水华覆盖面积、最初暴发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主要环境驱动因素等方面分析蓝藻水华的时空分布。另一方面,环巢湖地区有着大量的湿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景观
预制泵站是一种新型的可移动小型泵站,安装简单方便,同时建造所耗费的时间短,占地面积小,很好地节约了土地资源。特别是在提升城市污水和雨水方面,预制泵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目前预制泵站在工程应用上的研究较多,对于预制泵站内流场的研究较少,预制泵站内部流动特征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对其进一步研究。本文以离心预制泵站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的方式对单泵、双泵和三泵的离心式泵站内部流场进行分析,通过
吴尚先所书《理瀹骈文》为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外治专著,其书中所述膏药外治的方法对后世颇有借鉴意义。本文从崇尚古方,三焦为纲,用药峻厉,以药辅膏,特色熬膏,贴膏选穴六方面来浅析吴尚先膏药外治特色,以期对临床提供新的膏药外治思路与方法。
一体化预制泵站具有占地小、对环境污染小、建设成本低等优势,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但是一体化预制泵站内部流态较差且不明确,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泵站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限制了一体化预制泵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对轴流式预制泵站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单泵预制泵站和双泵预制泵站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内流特性,并对双泵预制泵站进行了模型试验,最后对轴流
基于现有触土部件气幕减阻和热脱附减阻的理论,提出结合二者优势的“热风式深松减阻”方式。但是目前还没有试验台可以对“热风式深松减阻”方式进行试验研究,故本文在国内外土槽试验台研究的基础之上,设计了一种热风式深松土槽试验台,并试制了样机,满足了热风式深松减阻试验所需要的对深松速度、深度的控制,热风气流气压、温度的调节设定,深松阻力的测量和记录等试验条件,可以完成对气幕减阻和热脱附减阻两种理论结合减阻的
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新能源电动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动力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可大倍率放电等特点,当前电动车普遍使用其作为动力源。以特斯拉Roadster为例,其电池组由6831节18650圆柱形锂电池组成,锂电池组整体性能受单电池一致性影响很大,如果电池组中某节电池性能衰减,会影响整个电池组的性能和寿命。在充放电过程中,性能衰减的单电池往往会出现温度异常的现象,严重时会引发热失控甚至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