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写实商业动画电影中的审美机制流变研究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810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影视传媒业迎来了新媒体技术的革命性变革,商业动画电影也因之而蓬勃,并独立于系列动画电影、短片动画电影之林。商业动画电影以其电影映像的身份深刻影响着大众审美的同时,也被新媒体技术裹挟,不断推陈出新,兼具了商业价值与精神审美。百年来商业动画电影从无声的黑白世界发展至炙手可热的电影产业,当下,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已逐渐形成了充满时代特征、商业特性和审美趣味的新范式。本研究以动画和新媒体技术的结合为立足点,从商业动画电影中的超写实入手,探寻其趋真与失真表现,通过对之审美及其流变的分析,研究在追求票房效益下,超写实商业动画电影的大众审美倾向,最终对其商业视域下的审美活动作出展望。关于本论文的基本观点的内在逻辑性如下:视觉意识伴随人类文明而产生,早期因为技术原因,追求写实,但不能达到完美的写实。随着技术水平的提供,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能够不断实现写实的目标的时候,反而开始追求超越写实的精神的体现,写实因为文明进步反而向着失真发展,超越了对象实存而开始追求形而上的实存,在视觉上表现为失真与夸张。视觉艺术被附加上了其他审美以外的社会功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更快发展,人类社会也在发生巨变,消费观念,家庭生活,审美情趣无一不在变化。商业超写实动漫既是这种变化的艺术反映,又是这种变化导致的发展结果。商业性则强化了这种趋势,因而在可见的未来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其发展既遵循国外动漫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必将符合信息化智能化所导致的技术定向性要求,这种新元素的组合裂变,必将呈现全新的艺术形式。传承与裂变统一在超写实商业动漫这一载体中。本研究就是希望通过对具体对象的研究,分析出这些特点,根据现在的调查,展望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本篇论文研讨的对象为多次获得凯迪克奖的得主尤里·舒利瓦茨。本文大致梳理其60余年的绘本创作生涯,详尽分析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创作缘起以及作品风格,切实了解画家在进行创作过程中如何将多国艺术与文化底蕴融合其中,同时可以创作出彰显个人特色与国际风味的艺术作品。可以说,舒利瓦茨的绘本作品极为成功地显示出作为一名绘本画师的素质与修养。尤里·舒利瓦茨的绘本作品如今传入国内的没有很多,但事实上他的绘本作品中所体
学位
全息音乐表演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逐渐成为电子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的时尚和潮流。它在传统音乐表演基础上发展和创新,具有科技化、综合化、现代化、多元化特点。它将科技与艺术紧密结合,把传统以听觉为主的音乐艺术转向视听联觉的音乐艺术,目的是帮助音乐表演者更好地展现音乐作品情感、情境和意境。以全息音乐表演与传统音乐表演异同为主要线索,研究全息音乐表演中的若干问题。全息音乐表演中,表演者的任务不仅
学位
“时代曲”是20世纪20-40年代产生于上海,歌词多以“家庭、爱情”为主题的流行歌曲。1949年前后,大量词曲作家、歌星影星移居香港,“时代曲”文化圈由此南移。文章以传播学“5W”的理论为研究视角和切入点,结合曾遂今提出的“CNPRR’A”音乐传播模式,考察上海“时代曲”南下的历史变迁。沪港双城在地理、经济、人口构成、教育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使得“时代曲”在由沪及港的传播过程中受到较少阻力,能够
学位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是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集鲜明的俄罗斯风格、18世纪的古典风格及20世纪的现代主义于一体。歌剧《战争与和平》是普罗科菲耶夫历时12年之久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改编自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音乐叙事学是由20世纪70年代文学中的“叙事学”学科在跨学科、跨媒体潮流的引导下引申出来的一个
学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政府在文化意识形态建设方面,沿袭了延安时期提倡的大众文艺思想,由此推动了的“戏改”运动。从1952年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到1964年的“全国京剧现代戏会演”,短短13年间,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和演艺机构(剧团)共举办戏曲观摩性会演百余场,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2~1958年间的“戏改”工作以整理和改编传统戏为主,因此彼时的戏曲会演中的
学位
刘东升,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音乐图像学开拓者之一,在音乐史、音乐图像学领域成果丰硕。早年跟随杨荫浏、李元庆等学术前辈的治学经历,刘东升主编的《中国音乐史图鉴》《中国乐器图鉴》使音乐图像学与中国音乐史学、中国乐器学成为最早体现图像学优势的学科,这是刘东升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最凸显成就的地方。20世纪末到21世纪以来,真正走出国门、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音乐类图书,正是刘东升编辑的《中
学位
论文以舞剧中的花木兰形象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海歌剧院舞剧团的民族舞剧《木兰飘香》、宁波市歌舞剧院的民族舞剧《花木兰》与辽宁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花木兰》为研究案例,通过分析舞剧中花木兰形象的再塑造,挖掘其精神指向、当代表达与美学价值,探讨不同时代语境下舞剧创作改编的创新表达及可能性。论文第一章从文学文本与戏剧表演的分析中,发现花木兰形象之所以能够脱离其文学文本,进入到其他艺术领域乃至舞蹈艺术的创作之中
学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后现代思潮的出现动摇了一直延续以来的动画审美取向,开始出现突破性的反叛传统的作品。而极具反叛意味的反英雄主义动画也在这一时期诞生,并且此后蓬勃发展,现今已然成为动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动画叙事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反英雄主义动画叙事受到后现代主义哲学、社会现实及科学技术的深厚影响,在突破了英雄主义动画叙事模式的基础上,创造出其独特的叙事形象和叙事空间。本文将结合相关动画作品,分
学位
淮海戏是主要流传于淮海地区的地方小戏,因以板三弦伴奏,又称“三刮调”。其唱腔、剧目、表演形式都体现出淮海地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彰显地方音乐特点、体现区域语言文化、继承传统民俗民风等方面,淮海戏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淮海戏主腔历经了“两定一转”三个发展阶段,即男女主腔的两次确定以及主腔由以曲牌为主向板腔为主的转变。其声腔主要可分为基本腔、辅助腔和色彩性唱腔三类,主腔确定后,又加入板式变化发展出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媒介形式都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逐步形成了当下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位于江苏南京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本身的历史博物馆的定位和“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宣传主题,逐渐建立起纪念馆以线下线上平台共同参与传播行为的“1+N”模式传播体系。同样,这个多线传播体系在本质上仍然遵守了“5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