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产甲烷系统处理焦化废水的性能及抑制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m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化废水是煤制焦炭、焦化产品回收精制以及煤气净化过程中产生的特征有机废水,COD的浓度一般为4000-8000 mg/L,其有效处理技术的研发一直是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能耗低、可回收清洁能源等特点,一直被认为是高浓度有机废水能源化处理的主流技术之一,但焦化废水直接进行厌氧处理的效率不佳甚至没有处理效果,导致该废水主要依靠好氧生物处理进行COD的降解,而好氧技术存在能耗大的问题,且焦化废水中蕴含的巨大有机化学能也未得到有效利用。为实现焦化废水的高效、低成本能源化处理,本论文以实际焦化废水为处理对象,利用长周期试验,考察厌氧产甲烷系统处理焦化废水的性能,解析不同条件下的厌氧污泥特性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特征,探究抑制机理;利用批量试验,初步对焦化废水厌氧产甲烷系统中的抑制因子进行探究。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实际焦化废水梯度稀释进水的方式,研究厌氧产甲烷系统性能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焦化废水进水浓度的提升,仅在阶段Ⅰ可以测到VFA值,约为22 mg/L,焦化废水进水COD值≥1000 mg/L时VFA值低于检测限,但系统中仍有甲烷气体产生。这可能是产生的VFA完全被产甲烷菌利用,且水解酸化阶段已经被抑制。(2)通过对焦化废水厌氧处理出水特征组分分析发现,挥发酚去除率从最初的约95%降至约20%,但被去除的挥发酚浓度始终保持在90-100 mg/L,这可能和挥发酚较小的水解酸化速率有关。出水氨氮和硫化物浓度高于进水值,可能是由于含氮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被厌氧分解成氨氮和硫化物。进水COD为500 mg/L时的硫氰化物去除率约为15%,但进水COD≥1000 mg/L时,无去除效果,可能是残留的酚类物质抑制了硫氰化物的厌氧降解。(3)通过对不同运行阶段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表明,Euryarchaeota菌门在古菌中的丰度始终保持在99%以上,其中大多数是产甲烷古菌。Methanosaeta作为乙酸营养型甲烷菌中的优势菌属,丰度始终大于46.81%;Methanobacterium和Methanolinea作为氢营养型产甲烷菌中的优势菌群,菌群丰度分别为5.85%-9.63%和3.24%-15.27%。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的丰度始终大于氢营养型产甲烷菌丰度,但水解酸化阶段的产氢类细菌丰度(Firmicutes(8.11%-56.81%)等)逐渐大于产酸类细菌(Proteobacteria(7.41%-40.31%)等),可能是功能微生物之间丰度的不匹配导致了焦化废水厌氧产甲烷失败。(4)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抑制厌氧系统的主次影响因素,发现苯酚>硫氰化物>氨氮>硫化物,所以苯酚可能是抑制厌氧产甲烷反应的关键因子之一,且焦化废水中污染物对厌氧系统的影响存在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蓝宝石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学、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成为高速飞行器窗口元件的重要材料之一。国际上蓝宝石材料的加工工艺一直处于保密阶段,国内方面对平面与球面的光学
乳糜泻也称麦胶性肠病,发病原因是遗传、免疫和麦胶饮食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诊断及检测技术的提高,乳糜泻患者人数有明显升高趋势。迄今为止,预防该病症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过上了更加多彩便捷的生活,但也伴随着环境污染,其中占据了主要方面的是工业废水里超标排放的各种金属离子,这些有害成分随着生物循环进入人体中,
本文从叶顶间隙的角度出发,以实验室现有的一台半开式离心泵为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建模,通过ANSYS数值模拟的手段预测该模型泵的外特性,将模拟值与实验
氮氧化物(NOx)作为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会造成酸雨、雾霾、光化学烟雾等多种环境问题并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一种低温(120-200℃)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近海海涂的开发利用的力度日益加大。围海造地,即在滩涂厚层海相软土上进行筑坝作业以形成坝内可用土地一种工程手段,但筑坝工程施工及坝体
空间望远镜是一种工作于太空中的宇宙观测设备,对镜片的型面精度和指向精度要求极高。然而,受限于尺寸、质量等限制,大口径主镜多采用可展开机构形式,镜片基体材料选用轻质的
目的探讨初诊T2DM患者血清中Cartonectin水平和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Th17的表达率,分析Cartonectin变化与CD4~+CD25~+Foxp3~+Treg、Th17的关系,并分析Cartonectin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经历了从开始出现到迅速加剧,经济社会即将进入未富先老的局面,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对于人口老龄化是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阻
近年来,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地下工程向更深、更大的规模发展。在实际工程中,常遇在围护结构已经施工的工况下需增加地下结构层数而导致基坑深度增加的情况,而既有围护结构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