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失地,既有因受工业化吸引或职业自主流动自愿放弃土地迁入城市的主动型失地,也有因顺从国家城市化发展征地政策失去土地的被动型失地。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发展用地需求急剧膨胀,导致集体土地被征,大量被动型失地农民产生。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也有着同样的情况,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囿于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区、钢铁产业区等发展规划要求,需要征用大批农民土地。被动型失地农民失地后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完全靠农民自身去实现就业已不大可能,妥善解决好被动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被动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切实解决有赖于就业扶持政策的有效执行。目前湛江市东海岛被动型失地农民就业扶持政策的执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传统“自上而下”单向执行、就业扶持服务供给行政垄断、传统政策宣传方式存在缺陷、就业扶持服务供需失衡等问题。本文主要以治理理论、政策执行互适理论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湛江市东海岛被动型失地农民就业扶持政策的执行过程,探究影响就业扶持政策执行的因素,进一步找出应对就业扶持政策执行困境的对策。本文首先在阐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创新点和存在难题的基础上引入论文主题;然后,简要介绍了被动型失地农民就业扶持政策执行相关核心概念、被动型失地农民就业政策扶持的重要性以及就业扶持政策执行的基础性条件;紧接着多层次阐述了东海岛被动型失地农民就业扶持政策的执行现状及取得政策成效;再重点研究东海岛被动型失地农民就业扶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间、政策执行主体与政策目标群体间相互关系,并通过问卷调查掌握政策目标群体的现实就业扶持服务需求,据此分析就业扶持政策执行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在分析成因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优化被动型失地农民就业扶持政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