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地方债务规模持续扩张,亿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地方债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增长活力,但是也产生了资产泡沫、地方债务投资回报与债务期限不匹配等多重负面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冲击,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亿成为备受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与财权极不匹配,作为与中央政府博弈的主体,地方政府严重依赖以土地为依托的债务融资方式,存在推高房价、拉动土地价格上涨的激励,于是土地财政将地方债务与房价联结了起来。此外,我国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以地方政府调控为主,那么地方债务资金的运用必然会对地区的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试图将地方债务、房价、产业结构与经济波动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内,研究地方债务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在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2009-2017年我国224个地级市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系统GMM分析,又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利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分析,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地方债务规模变动会引起区域经济波动,地方债务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会减缓对经济波动的影响,通过房价的变动会加剧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相较于经济落后地区,在经济发达地区地方债务通过产业结构变动缓解经济波动的效果明显较低,通过房价变动对经济波动的放大效应也略小;由于地方债务率高低可能会影响地方债务资金的投向、资金的使用效率,相较于低债务率地区,在高债务率地区地方债务通过产业结构变动缓解经济波动的效果较大,通过房价变动对经济波动的放大效应也明显更大。最后,本文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管理与运用、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