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1至1911年的清末政治体制改革是清政府在最后十年间所进行的一次比较全面的改革。在政治、军事、教育、经济乃至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较大程度地改革了旧的封建体制。它的目的是为了延续清政府岌岌可危的统治,但是由于受到清政府本身局限性以及当时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清末政治体制改革最终失败了,清王朝也因为这一场改革而寿终正寝。为了深入了解这次改革的全过程,本文主要从改革的背景、改革的主要举措、改革失败的原因以及改革造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分析。首先是改革的背景。清末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上,在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冲击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要想不被西方列强殖民,就只能改革以图自强;国内,由西方世界传入的不仅有先进的器物,更有先进的制度和思想,国内改革和革命的呼声日益高涨。清政府为了延续自己的统治、为了安抚革命呼声,只能选择改革这一条道路。其次是改革的主要举措。清末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包括了宣布立宪,改革官制、教育、军事、法制等几个重要的方面。再次是改革失败的原因。清末政治体制改革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缺乏社会各阶层的信任、缺乏有力的中央领导、缺乏明确的改革方向,以致于改革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部署,使得各项改革举措没有齐头并进形成合力。最后是改革的影响。清末政治体制改革对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主要就体现在:催生了中国社会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提高了中国社会各阶层政治参与度;更加恶化了中国底层民众的生活境况。同时清末政治体制改革还对清朝之后的中国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社会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的军阀混战以及近代中国政治上的混乱。清末政治体制改革,客观上孕育了20世纪中国社会新的生机: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新社会思潮的广泛传播、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出现等等;清末政治体制改革,又使得旧的社会结构趋于解体:军阀割据的出现、社会秩序的混乱、农民变成流民等等,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分崩离析的状态。这一切都构成20世纪中国革命图景的底色,由破到立,从混乱走向秩序,这场政治体制改革在某种意义上为新的时代拉开了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