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多重孔隙水相自吸作用模型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pperpre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大规模水基压裂液的体积压裂是有效动用页岩油气的关键技术。目前对于压裂液在页岩微观孔隙中的自吸流动机理、自吸对页岩微观结构及物性的影响规律认识不清,使得压裂设计、返排优化目标不明,制约着页岩油气采收率的提高。因此,本文围绕页岩水相自吸作用机理,系统开展微观结构表征、自吸流动模型、工程影响分析等研究。页岩具有多重孔隙特征,根据赋存组分,页岩孔隙可以划分为有机孔、脆性矿物孔、粘土孔三类。联合场发射电镜、压汞和氮气吸附实验,对比分析了该三类孔隙的孔隙形状、孔隙尺寸、分形特征等微观结构特征;基于接触角测试、全岩矿物分析,采用混合润湿性模型计算分析了多重孔隙的润湿性;基于全岩矿物分析、孔隙度测试,采用岩石物理模型对页岩的多重孔隙度进行了劈分计算。结果表明该三类孔隙在孔隙度、孔隙形状、孔径尺寸、分形特征、润湿性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根据水相自吸作用力的差异,页岩的三类孔隙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仅受毛管力作用的非粘土孔隙(有机孔、脆性矿物孔)、受毛管力和渗透压共同作用的粘土孔隙。对非粘土孔隙,考虑毛管非圆形特征、边界滑移效应,基于N-S方程,采用Navier边界滑移模型建立了椭圆毛管内水相流动方程。结合毛管力方程,考虑孔道迂曲度和孔隙尺寸的分形特征,采用分形理论,进一步建立了非粘土孔隙的分形自吸模型。对粘土孔隙,分析了粘土孔隙的半透膜特征,结果表明页岩存在显著的渗透压效应。基于Fritz半透膜效率模型、范特霍夫公式、等效矿化度计算模型,建立了页岩粘土孔隙渗透压计算模型。考虑粘土孔的高长宽比特征、边界滑移效应,同样基于N-S方程,建立了平板毛管内水相流动方程。结合毛管力和渗透压模型,考虑孔道迂曲度和孔隙尺寸的分形特征,进一步建立了页岩粘土孔隙的分形自吸模型。基于页岩多重孔隙岩石物理模型,结合有机孔、脆性矿物孔、粘土孔的分形自吸模型,建立了页岩多重孔隙分形自吸模型,并通过理论分析、自吸实验验证了该自吸模型的正确性。定义了自吸系数以表征页岩孔隙自吸的能力,开展了水相自吸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吸时间、自吸面积、流体性质,以及三类孔隙的孔隙度、孔隙结构参数、毛管力大小、渗透压大小、滑移长度等方面。开展了页岩自吸及剖缝驱替实验,并通过孔渗测试、三维显微系统、SEM、压汞测试、CT扫描对其微观结构及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页岩在自吸过程中伴随着粘土孔缝的张开、矿物的溶解脱落,最终导致孔隙度、渗透率增加,增加幅度与自吸量正相关。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粘土孔的起裂模型,进一步明确了诱导裂缝的起裂机理。粘土孔形态、相对应力方位、围压、毛管力、渗透压、抗张强度是起裂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基于建立的自吸模型,进行了工程尺度返排率预测分析、工程参数优化,并分析解释了现场压裂井的自吸返排特征。本文建立的页岩多重孔隙水相自吸模型,有效揭示了页岩自吸的控制机制,可为闷井时间确定、压裂参数优化提供有效指导。
其他文献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升高校发展建设水平的关键途径。随着高校的学生评教数据不断积累,如何从评教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成为高校教学评价研究的重点。教师画像是对教师与教学能力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描绘教师教学能力特征的一种数据画像。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数据画像原理,设计合理的教师画像模型帮助教师诊断教学能力上的缺陷具有重要意义。本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经济发展和改革趋势的脚步越来越快,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修订,逐步和国际会计准则相接轨。但是税法规定的颁布确根据我国国情来调整,步伐和会计准则的修订不太一致,所以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的差异性也逐渐显著。如果税会差异过大,不仅会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对于税务部门来说也是一大征管难题。因为税会差异的增多会给企业带来有利有弊的影响,给企业带来盈余管理的操作空间。而税务部门是国家的征管部门,只
目前,我国页岩气开发已经转入示范区的先导开发阶段,受目前国内页岩气开发走“边实践边研究”的方针影响,基础理论的配套研究基本无法跟上矿场的工程实践,导致对页岩气的开发还缺乏足够的科学性,特别是页岩储层改造体积预测和页岩气在干酪根—无机基质—水压裂缝多尺度空间中的复杂流动机制和控制因素等方面认识不清,而页岩气储层增产体积(SRV)预测与生产动态评价是页岩气藏有效开发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此,本文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