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港口群内的无序发展和恶性竞争对整个港口群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因此需要对港口群的功能进行恰当的配置,对港口群空间布局进行优化,提高港口群的竞争力和对外协作能力,为其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持。本文提供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港口群空间布局优化体系,首先对港口群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总结,包括港口群的产生,港口群的基本特征,国内外典型的港口群的基本情况和运营模式。然后对蓝色经济区山东省港口群现状进行了调查,介绍了山东省各港口的基本情况,利用系统聚类法对港口群的分级进行了分析,划分了各个港口的等级,结果表明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属于一类港口;威海港属于二类港口;潍坊港、滨州港、滕州港、东营港、牟平港、莱州港。并归纳了目前山东省规划的港口建设岸线。接着从地质、水文、生态和社会经济四个方面选取指标对蓝色经济区示范区(黄河三角洲—莱州湾)岸段进行了港口建设适宜性评价,将岸线分为适宜、较适宜、略适宜和不适宜四个等级,结果表明:无棣县岸线段属于不适宜岸线段;沾化区岸线段内的徒骇河段属于较适宜岸段;东营市除了沾利河岸段与五号桩岸线及往南部分岸段外都是海洋保护区,其中黄河三角洲属于冲积平原泥沙较多不适宜港口建设,垦利县南段和东营区岸段属于较适宜岸段,其交界处有海洋保留区;潍坊市小清河岸段与昌邑市中部土山镇至虎头崖镇岸段为较适宜岸段;烟台市内莱州市岸线段除了过西镇林场岸段至三山岛存岸段有海洋保护区外,其余岸段都属于比较适宜于适宜建设岸段,招远县岸段至龙口港区岸段基本比较适宜,龙口港往东岸段有海洋保留区。最后从决策者和腹地用户两个方面考虑,并引入生产函数模型,建立了基于广义运输费用的港口群规模布局优化的双层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解算,结果表明港口群总体规模增加了16.4%,中小港口的优化规模增幅较大,三大枢纽港集中了腹地的绝大部分货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