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堆堆芯出口冷却剂温度振荡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e8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钠冷快堆中,各燃料组件中不同燃料棒棒束的发热量存在差异且冷却剂的流量分配不均匀,这导致了不同燃料组件中冷却剂温度不同。当冷却剂流出燃料组件后,不同温度的冷却剂在堆芯出口位置便会发生交混从而产生温度振荡现象。伴随着冷却剂向上流动,温度振荡便会传递到中心测量柱下封头区域。长期处于温度振荡的影响下,中心测量柱及堆内构件可能会发生热疲劳与热老化,进而影响到反应堆的安全性能。因此,开展钠冷快堆中冷却剂温度振荡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反应堆中温度振荡现象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对于钠冷快堆堆芯出口冷却剂温度振荡的研究较少。在以往的数值模拟研究中,部分学者采用过操作头模型进行计算,但缺少湍流模型适用性的研究及湍流模型不同参数设置的敏感性分析研究。此外,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也有待进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同时,在以往的实验研究中,多采用平行双喷口模型、平行三喷口模型、同轴喷口模型、T型三通管模型,缺少采用操作头模型来探究反应堆中温度振荡现象的实验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开展了三组操作头模型的快堆堆芯出口冷却剂温度振荡数值模拟中湍流模型适用性及参数敏感性研究,同时应用实验数据对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开展了分析评价。发现数值模拟中湍流模型及参数的选择对计算结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采用大涡模拟及Smagorinsky-Lilly亚格子应力模型、Cs数值为0.1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最佳。同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模型整体的瞬态温度场、速度场分布;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了操作头区域及中心柱下封头近壁面区域内沿高度方向与沿水平方向的温度振荡分布规律,发现在操作头区域内,沿高度方向上温度振荡最剧烈的位置主要位于第6组监测点高度处的冷、热流体交界面上。沿水平方向上2、3号监测点位置处的温度振荡最剧烈。两处温度振荡最剧烈位置温度振荡幅值可达到12K左右,温度振荡主要频率集中在10Hz以内。发现在中心柱下封头近壁面区域内,沿高度方向上在第4组监测点高度处温度振荡最剧烈,温度振荡幅值可达到8K,温度振荡频率在5Hz以内。沿水平方向上温度振荡最剧烈的位置为1号监测点,温度振荡幅值在7K左右,振荡频率在5Hz以内;与此同时,对数值模拟与实验进行了温度振荡曲线、功率谱密度以及标准差曲线的对比,统计了模拟与实验的平均温度相对误差及最大温差相对误差,发现模拟与实验吻合度较高且数据可靠性高,数值模拟方法与实验方法的正确性得到了相互验证。
其他文献
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存在大量未被有效利用的中低温热能,如地热、太阳能集热、工业余热等。采用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对此类热能进行利用可以缓解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问题,提高能量利用率。循环工质根据组分的不同分为纯工质及混合工质,针对变温热源采用非共沸混合工质可以优化蒸发器换热温度匹配,而针对潜热为主的热源,采用纯工质可以获得更好的蒸发器换热温度匹配。本文针对变温
多组分工质气液界面的传热传质过程在多孔介质、燃料电池、蒸馏和萃取等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的模型能把混合溶液在薄液膜区蒸发过程中的各组分传递和相关状态参数都考虑在内,从而也不能够合理准确地描述混合溶液在薄液膜区的蒸发特性。本文考虑了实际的非理想二元混合溶液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温度下相关的物性参数如表面张力、饱和蒸汽压、密度以及其他参数的变化,在结合这些修正的控制方程的基础上,并基于Y
在全球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替代能源迫在眉睫,世界各国竞相开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太阳能热发电是解决当前能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其不稳定不连续的本质严重制约其大规模应用。因此,蓄热系统的研究对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储热材料成本高,性能欠佳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储热材料这一关键环节开展探究,将熔融氯化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寻
针对当前农业秸秆产量大且综合利用效率低、牲畜粪便污染、抗生素污染以及能源短缺等问题,本研究通过修正ADM1模型表征牛粪和和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动力学过程,经模型校准(灵敏度分析和参数估计)、验证和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和RMSE)后对甲烷产量进行预测,并与原始ADM1模型进行对比;利用修正的ADM1模型模拟抗生素(红霉素和磺胺二甲基嘧啶)影响下的牛粪和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分析影响发酵的关键
事故工况下AP1000反应堆中一回路的高温高压蒸汽通过自动降压系统ADS 1~3注入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IRWST)中,在IRWST内发生直接接触冷凝现象(DCC),可防止高温高压蒸汽直接进入安全壳,保证安全壳的完整性。随着蒸汽持续喷入,IRWST中的水温逐渐升高,且可能在IRWST内出现热分层,这不利于堆芯温度和压力的快速下降。此外,蒸汽喷放过程中的传热系数(HTC)决定了蒸汽冷凝速率,这直接影
随着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建设步伐势必加快。以飞轮储能为代表的功率型储能技术作为系统中重要的灵活储能资源,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作为飞轮高速旋转的基础,储能飞轮的支承系统是飞轮能否可靠运行的关键。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飞轮产品和样机在支承系统方面采用的技术路线。然后围绕适合我国电力系统的储能飞轮,选择中等转速大容量飞轮的技术方案,对采用轴向永磁卸载轴承配合机械轴承的混合支
随着核能逐步发展壮大,势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核废料。针对核废料中的高放废物,目前普遍能接受的方法是深层地质处置。我国甘肃省北山地区作为我国地质处置库重点预选场址之一,其主要地质成分为花岗岩,拟采用的回填材料为高庙子膨润土。研究关键核素在处置库介质材料上的迁移规律具有重要价值。首先,采用连续柱法,进行铀酰离子和锶离子在北山花岗岩上的迁移实验。主要研究了渗流速度、pH、温度、铀酰的种态等因素对迁移的影响
随着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提出,快堆因其固有的安全性、可增殖的核燃料以及可嬗变核废物中的长寿命核素的优点在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新型快堆的研究也成为了一个重要方向。本论文在已有的快堆三维六角形节块法程序HEXA3D的基础上,首先针对径向泄漏项缺失问题,进行了轴向通量高阶拟合改进,将扩散计算的精度进一步提高。另外在HEXA3D的三维六分之一堆芯建模的基础上补充了三维全堆建模功能,将程序的
为了提高能源的整体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的概念被提出并被视为未来人类社会的主要用能形式。因此,需要根据IES的特点,提出适用于IES的状态估计方法,为IES的能量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从而实现对于IES的精准预测、决策和控制。本文分别对于IES集中式静态状态估计(Static State Estimation,S
稻壳是一种国内外产量均很大的农业加工废弃物,它的燃烧利用对于我国应对“碳达峰”、“碳中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稻壳灰的主要组分为无定形氧化硅,高达90%以上(以SiO2计),这使稻壳灰可作为硅基添加剂应用于多个工业领域。在能源动力领域,硅基添加剂是研究防治准东煤等高碱燃料结渣沾污的一种主要添加剂。而稻壳灰的理化特性决定其作为添加剂的功效,与制取的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的密切相关。为了理解快速加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