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治疗前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ratio,LMR)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行放化疗或单纯化疗的15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TNM分期、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化疗方案、是否放疗、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并计算LMR。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确定LMR的最佳截断值。分类变量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使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并进一步按肿瘤分期、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化疗方案、是否放疗进行分层分析。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根据ROC曲线结果,LMR的最佳截断值为3.06,其预测食管癌患者总生存期的敏感性为69.2%,特异性为62.9%。低LMR组患者和高LMR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治疗方案、病理类型上无统计学差异,低LMR组食管癌患者的肿瘤分期较晚。低LMR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0个月,高LMR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7.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LMR、肿瘤部位、肿瘤分期、是否放疗与食管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LMR、肿瘤部位、肿瘤分期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亚组分析显示,在不同的肿瘤分期、肿瘤病理类型、中/下段食管癌、化疗方案是否含铂、是否联合放疗的亚组中,低LMR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均低于高LMR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治疗前外周血LMR在食管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治疗前低LMR提示预后较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行放化疗或单纯化疗的15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TNM分期、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化疗方案、是否放疗、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并计算LMR。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确定LMR的最佳截断值。分类变量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使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并进一步按肿瘤分期、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化疗方案、是否放疗进行分层分析。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根据ROC曲线结果,LMR的最佳截断值为3.06,其预测食管癌患者总生存期的敏感性为69.2%,特异性为62.9%。低LMR组患者和高LMR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治疗方案、病理类型上无统计学差异,低LMR组食管癌患者的肿瘤分期较晚。低LMR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0个月,高LMR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7.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LMR、肿瘤部位、肿瘤分期、是否放疗与食管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LMR、肿瘤部位、肿瘤分期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亚组分析显示,在不同的肿瘤分期、肿瘤病理类型、中/下段食管癌、化疗方案是否含铂、是否联合放疗的亚组中,低LMR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均低于高LMR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治疗前外周血LMR在食管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治疗前低LMR提示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