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新时期的中国文坛,苏童是一位回避不了的作家。他旺盛的创作生命力令人佩服。对于他的作品的解读也从未停止。文学和批评界对于苏童的研究始于韩东,从此拉开了三十多年来文学和批评界对苏童小说研究的大门。1987年以降,研究苏童小说方面的论文成果颇丰。主要着眼点在苏童小说创作主题、艺术形式、对比研究等方面,而对于苏童小说人性的研究也多是从人物形象和意象着手。然而一些研究者往往会忽略,不管是创作主题还是艺术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时期的中国文坛,苏童是一位回避不了的作家。他旺盛的创作生命力令人佩服。对于他的作品的解读也从未停止。文学和批评界对于苏童的研究始于韩东,从此拉开了三十多年来文学和批评界对苏童小说研究的大门。1987年以降,研究苏童小说方面的论文成果颇丰。主要着眼点在苏童小说创作主题、艺术形式、对比研究等方面,而对于苏童小说人性的研究也多是从人物形象和意象着手。然而一些研究者往往会忽略,不管是创作主题还是艺术形式,最终都是要回归到对于“人”的描述和表达。在苏童的作品中,隐约能在字里行间看见“阴柔的暴力”。“阴柔的暴力”是相对于血腥的暴力而言的,这是一种看不见的血腥和残酷,是人性阴暗面的显现。苏童发现了这其中丰富的内涵并且在小说中将之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也就形成了苏童所说的人性的黑洞。本文从三个方面去论述苏童小说中个性化的人性书写。首先苏童笔下的人物多是生活在庸常逼仄的环境中,人际关系是脆弱的,人与人之间不可信任是一种常态。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往往会陷入孤独的境地,他们无所适从。于是他们想到逃离这种困顿的生活。尽管他们一次又一次进行逃亡,可是精神上依旧停留在之前那个铁屋子般的环境中,因此会更加孤独甚至导向虚无。然后,在苏童笔下尽管人与人的关系是脆弱的,但是人们还是渴望从对方身上获得尊重,这往往是求而不可得的。所以这些人开始向内把人性中的自然性给极大地激发出来,在欲海中浮沉。不管是性欲体验还是物欲和权欲,人们追求着关于欲望的一切试图填满空虚的精神世界。可这样往往会使人们更加虚无。最后,苏童小说中的人物开始寻找不一样的解脱之道。他们用暴力和死亡去解决内心的不安、孤独和虚无,然而这些与周围世界又不相融。苏童在自己的笔触中注入温情的力量,用自己的理性去观照每一个笔下的人物,在自然性得以张扬的同时,注入社会性的因素。苏童小说中的人物在人性的黑洞中,自然性推动人物向前发展,而社会性则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这在新时期小说中是难能可贵的。
其他文献
2012年隶属于腾讯公司的微信公众号上线,将自媒体的发展历程推向高潮。一时间各个主体争先恐后抢占微信公众号这一表达言论的场地,各种文章、各种观点百花齐放,当然言论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待到言论狂欢的热度散去之后,人们想要的不再是点到即止的内容,而是一些具有深度剖析和启人深思的文章,这时知识分子便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各个时期,知识分子有着不同的社会形象和地位。媒介技术和媒介形式的变迁所带来的影响,
语言Cosplay即语言角色扮演,玩家圈内普遍简称语C。语C作为动画、漫画、游戏与小说文化背景下Cosplay亚文化的分支,目前的主流玩家为“95后”至“00后”的青少年群体。语C玩家在虚拟空间内,依照特定游戏规则,运用语言文字演绎虚拟角色,在对戏过程中完成“自我”与“他者”的合体,以满足作为现实个体的兴趣和社交需求。围绕语C这项诞生于后现代语境与二次元文化下的以青年群体为主的话语实践,本文运用费
重庆市作为中国唯一的内陆直辖市,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成为了国内名副其实的网红城市。但是在旅游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缺乏综合竞争力、发展重点不明晰、贸易结构不佳等将影响重庆旅游的长足发展。所以,本研究目的是通过评估重庆市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提出合理的对策,来提高重庆市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本文通过梳理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旅游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加拿大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她著作颇丰,是位公认的典型后现代知识型作家。1985年《使女的故事》出版,该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作者带来了多次文坛盛誉。关于《使女的故事》学界大多聚焦于生态女性主义、反乌托邦主题以及叙事策略上。笔者认为,小说经久不衰的魅力与作者的远见卓识有关,作者讲述的是历史,反映的却是当下以及未来。作品不仅探讨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同时有意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音频媒体的发展迎来了契机。凭借其自身的便利性及丰富的内容资源,移动音频逐渐成了许多人不可或缺的娱乐、学习媒介。音频市场蓬勃发展,各种类型的音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而喜马拉雅FM则稳居移动音频市场首位。本文以喜马拉雅FM的使用与满足为切入点,结合霍华德-谢思的消费者行为模式。通过非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从喜马拉雅平台本身的特征、喜马拉雅广告营销、社会因素及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政策让许多中国题材的外国作品进入到了研究视野当中,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回译中的中国形象。有学者提出文化回译这个学术概念来定义对中国题材的外国作品的译介,文化回译也随之开始变成翻译研究的热点。根据定义,将异国题材的中国作品译介到异国中去也属于文化回译的研究范畴。对异国形象的翻译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外国译者如何将国家形象转移到自己的文化
本翻译项目的原文为加拿大知名哲学家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的《语言动物:人类语言能力全貌》(The Language Animal:The Full Shape of the Human Linguistic Capacity)中的第二章“语言是如何发展的”(How Language Grows)。原章节的主要内容是从语言的个体发生角度分析语言的发展,突出交流对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自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来,各地纷纷开展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试点。以四川省为例,2017年已有15所以上试点院校,200个以上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立项建设。在这样的改革导向之下,教学内容的改变首当其冲。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对应用型高校开发符合其特点的外语校本教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首先,本文对应用型高校外语校本教材的现
《三里湾》是山西籍作家赵树理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出版于1955年,也是建国后十七年里的文学经典作,它也是第一部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一直被视为“红色经典”。1957年由著名翻译家戴乃迭翻译成英文并出版。2019年9月23日,《三里湾》由学习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八家出版机构联合推选,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本文尝试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霍米·巴巴的杂合理论的视角,主要从词汇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个亮点,其宗旨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培养体育特长生,构建长效的高中体育教学管理体系。高中体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目标是构建完整的体育人才成长链,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教师要抓好以学固牢基础、以练培养习惯、以赛升级训练、以评内省审视这样的实施过程,使体育教学一体化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