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的机翼自动化制孔工艺研究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h86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飞机自动化制孔技术能够提高飞机装配工艺和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相较于其它飞机部件,机翼承载着更多的载荷,对外形、布局、结构、制孔质量和制孔精度有着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机翼装配大多采用传统手工或半自动制孔工艺,不仅费时费力,质量也难以保证,为此本文开展了针对机翼的自动制孔工艺研究,为现代飞机制造提供一些新的理论参考和思路。本文根据机翼自动制孔的工艺要求,制定了自动制孔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选定了制孔机器人、机器人移动平台、制孔末端执行器。给出了机器人制孔系统的工艺参数,制定了自动制孔系统的工艺流程。使用DELMIA软件,根据工艺流程并结合设备型号与产品尺寸,规划出自动制孔系统现场布局。使用CATIA软件工程分析模块对制孔机器人进行了模态分析,获取了机器人固有频率、振型、阻尼参数等模态参数,为机器人制孔系统的稳定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机翼的结构特点,综合生产实际要求,给出了三种制孔路径方案。对各种路径方案进行了分析对比,获得出最适合机翼自动制孔的路径方案。在DELMIA软件中模拟最优制孔路径下整个机翼自动制孔过程,无干涉碰撞等异常现象,证实了制孔路径、工艺布局、设备型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使用DEFORM有限元仿真软件对钛合金材料的钻削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钻削过程中刀具钻削力和扭矩变化情况,以及钻削过程中工件与刀具的温度分布情况。分析了主轴转速和进给量对加工特性的影响,得出钻削速度对钛合金钻削时轴向力和和扭矩影响较小,进给量是影响钛合金钻削轴向力和扭矩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目前,数字X射线成像技术(DR)由于其可实时成像,辐射度低,成像清晰等优势在医学成像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DR成像系统中的闪烁屏就是由X射线荧光粉制成的,所以X射线荧光粉的性能对DR成像至关重要。本文用自蔓延燃烧法结合热处理制备了不同浓度Dy3+掺杂Ca YAl3O7X射线荧光粉,研究表明,在348 nm的紫外光或者X射线激发下,Ca YAl3O7:Dy3+X射线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在480 nm
小麦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产量和品质尤为重要,而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物极易影响小麦的品质及产量。小麦白粉病是一种在小麦各生长周期均能发病的流行性病害,引起小麦白粉病的病原物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本研究采用UPLC-MS技术,对携带Pm40基因的小麦L658及不携带抗性基因的姊妹系小麦L958接种白粉菌早期,
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未知领域的探索和灾难地区的应急物资供给对着陆缓冲装置的要求也愈发完善愈发严苛。球形张拉整体结构简单仅以刚性杆和柔性索组成,质量轻,承载空间较大且无需缓冲材料仅依靠结构自身特性实现物体的缓冲着陆。本文针对球形张拉整体缓冲装置的选型、数学构型、着陆动力学分析、着陆姿态角度划分、有无载荷着陆仿真分析和着陆冲击力计算等方面展开详细研究,详细内容如下:首先对多种球形张拉整体
为了实现人类走向外太空的目标,学者们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载人舱段。桁架铰接式舱段具备结构质量轻、折展比大、展开可靠、工程实施简单等优点。本文对桁架式可展开舱段的构型、展开方案、力学性能、动力学特性等问题进行了设计与分析,并通过研制可展开舱段系统的缩比样机模型,验证了理论的可行性。本文首先在多种空间折展机构中,依据折展机构的展开刚度、折展比、稳定性、精度等方面的特性进行对比,选择了铰接桁架式机构。提出几
船体分段的制造是影响船舶建造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造船企业的分段制造方案主要是根据设计人员结合自身经验完成的,往往缺少有效的验证手段,常常在实际的制造过程中进行临时修改,严重影响工作进度。另外,传统的施工图纸不能准确的表达出船体分段的工艺信息,对施工人员的工作指导性不强,不便于施工人员全面的理解施工方法,影响工作效率。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装配信息模型的内容及种类进行分析,得出了船体分段的装
为推动我国水下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满足人们对水下神秘美景的好奇心,同时为水下勘探作业提供一个载体,本文研制了一款小型观光潜水器。结合观光潜水器的工作特点,确定潜水器的整体构型,并对部分结构进行详细设计和仿真校核,以保证潜水器满足使用要求;基于轻量化的目标对骨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以提高潜水器的有效载荷;对潜水器进行水动力性能分析和推进系统的推力分配策略研究,以提高推力输出的准确性和推进系统效率。本
轨迹关联作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基础,在水下复杂的环境中,若传感器处于不完全相同的监视区域内发生漏探、随机虚警时,会造成多个传感器上显示的目标轨迹不完全一致,以致于不同传感器上报的轨迹集合里可能找不到与真实目标相对应的轨迹,让原本复杂的轨迹关联问题难度增大。所以在水下多噪点复杂环境下,将目标轨迹进行准确地关联,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着重要意义。针对水下测量存在误差、传感器上报目标不一致等情况的多目
耦合板与封闭声腔耦合系统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泛应用,研究其振动声学特性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耦合板的材料为工程中经常使用的各向同性材料、各向异性材料以及复合材料。因此,从本质上去了解不同材料下的耦合板的固有特性以及耦合板与封闭声腔耦合系统的声振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内容:(1)建立了复杂边界条件下各向同性L型耦合板及L型耦合板与封闭声腔耦合系统的分析模型,通过改进傅
混合动力系统具有燃油动力系统长续航的优点和纯电动系统低排放的优点,是改善环境和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今后船舶动力系统的发展方向。船舶混合动力系统的构型多种多样,经济性也不同。能效管理是混合动力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对不同构型的能效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研究了船舶混合动力系统中关键部件特性,进行了参数匹配和建模研究,研究了不同构型的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影响效率的因素,
目前对振荡水翼能量获取的大部分研究都停留在仿真阶段。本文对不同阻塞环境下振荡水翼潮流能能量获取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不同阻塞环境下振荡水翼有利于能量获取的最大俯仰角度,研究工作如下:(1)对振荡水翼的运动方式进行研究,探索振荡水翼的运动规律,并分析了水翼升沉和俯仰运动的耦合规律。(2)为了研究不同阻塞环境对振荡水翼的能量获取的影响,本文保持振荡水翼不变,通过改变水翼外流场域的尺寸来改变水翼的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