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病毒C-株全长cDNA感染性的恢复及其标记疫苗的构建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unfeng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之一。猪瘟病毒(CSFV)C-株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免疫性能良好的弱毒疫苗株。为探讨CSFV C-株组织毒在SK-6 细胞上的嗜性及其检测方法,以CSFV C-株兔脾组织毒为对象,以SK-6 细胞作为病毒宿主,借助直接荧光抗体染色、夹心ELISA 和RT-PCR 等方法研究了病毒抗原的表达并检测了病毒核酸序列,结果表明,C-株兔脾组织毒可在SK-6 细胞中低水平增殖和表达。ELISA 法和RT-PCR 法适于检测CSFV 弱毒疫苗株,但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不宜用于CSFV 弱毒疫苗株的检测。该研究为CSFV 弱毒疫苗株的检测提供了一定指导,为C-株兔脾组织毒在SK-6 细胞中的增殖培养奠定了基础,也为CSFV 的逆向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经过测序发现本研究室前期构建的CSFV 全长cDNA 分子中存在几个致死性突变位点,致使该cDNA 缺乏感染性,为了恢复其感染性,采用RT-PCR、Nested PCR 和Half-nested PCR 技术从实验感染兔脾组织的总RNA 中得到了CSFV C-株全长cDNA 的3 个待改造片段,分别克隆于pMD18-T 载体后进行测序。用重组技术分别从前期构建的5’半长cDNA或3’半长cDNA 中替换F1、F3 和F51,构建成两个新的半长cDNA,进一步连接成新的全长cDNA,经测序证实全长cDNA中3个致死性突变位点均得到改正。借助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SK-6 细胞,检测了CSFV 的抗原表达和特异性核酸序列,结果表明该全长cDNA 具有感染性。成功地建立了CSFV C-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为从事CSFV 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本研究进一步利用该感染性克隆作为骨架,利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 基因作为标记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插入CSFV Npro基因的起始密码子ATG 后,借助脂质体转染SK-6 细胞,检测了包含PRRS 病毒GP5 基因的一段重组序列及CSF 病毒的抗原表达,结果表明GP5 基因在细胞连续传代5 到10 代后仍然稳定的插入在CSFV的序列中,培养细胞中存在猪瘟抗原,由于构建的重组病毒可通过检测GP5 区段的特异序列区别于猪瘟野毒,另外,标记基因为PRRSV 的主要抗原基因,因而该重组体可望作为CSFV C-株活病毒标记疫苗,用于CSF 和PRRS 的免疫预防。
其他文献
目的 探求肝移植病人细菌感染最有效的防治手段,为湘雅三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统计法对湘雅三医院60例肝移植抗细菌感染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本刊在国内首次对常见的遗传性神经肿瘤综合征从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医学影像学,遗传咨询与分子遗传学检测,随访及医学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
农村经济是经济社会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新时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离不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的提出,农村经济问题再次受到关注。以
概述了国内外红掌、海里康、肖竹芋和鹤望兰病害种类及我国的研究概况,并对病害的潜在风险问题进行了探索。
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Checkpoint kinase)的主要作用是在细胞DNA损伤后,通过及时阻滞细胞周期有效介导受损DNA的检测与修复,进而维持细胞基因组的稳定。当前细胞周期检测点激
本研究利用动物饲养实验、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和荧光RT-PCR 方法,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探讨了围产期健康奶牛干物质摄入减少与脂肪动员的神经内分泌调控分子机理。体内饲养实
目的:探讨胃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和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07例行根治或姑息性切除术的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20例黏液腺癌和487例非黏液腺癌)及术前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