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现行的资本市场制度背景下,所施行的上市制度为核准制,公司的上市之路漫长而艰难;而一旦上市成功会为企业带来诸多好处,不但可以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企业在业界地位及形象,还能优化企业的股权及治理结构。故而上市公司对于“壳”(上市公司资格)资源极为看重和珍惜。当上市公司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出现问题,甚至连续数年难以达到监管要求时,企业管理层就有可能出现较强的盈余管理动机,进而付之于行动利用各种方式及资源来进行盈余管理,来达到“保壳”的目的。而目前实施的退市制度制约性较弱,甚至有时会出现失效的情形,如此又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来“保壳”提供了契机。论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当前退市制度下吉林化纤的多次“保壳”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该公司在2008-2015年间经营利润连续亏损8年的情况下,却得“巧妙”的每隔三年(2009、2012及2015)小额盈利得以规避监管,最后完成了其证券市场的保位。笔者对此现象背后的财务情况进行详细剖析,发现事件背后吉林化纤存在着多次运用“寻求政府补助、债务重组、定向增发、减值转回”等方式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进而引入多元判断模型对吉林化纤的盈余管理进行判别,所得结果与本文发现相互印证。最后总结研究结论,同时借鉴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的退市制度,探讨如何对我国现行监管效果较弱的退市制度进行完善,并提出强化退市预警、增加限制性指标等退市政策建议,以维护国内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