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稠油活性组分对油水界面性质和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l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明确塔河稠油采出液的稳定机理,为塔河稠油进行高效破乳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采用界面黏弹性仪、界面张力仪、Zeta电位及纳米粒度分析仪等仪器,研究了稠油中的沥青质、胶质和蜡组分的模拟油与模拟水之间的界面剪切粘度、界面张力、Zeta电位以及各体系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塔河稠油中沥青质和胶质含有较多的界面活性物质,其油水界面张力较低,界面剪切黏度较大,能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界面膜,胶质和沥青质所形成的O/W型乳状液和W/O型乳状液比较稳定,而蜡组分不能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即塔河稠油的界面活性物质为沥青质和胶质。由于沥青质是影响塔河原油乳状液稳定的关键因素而且具有极强的缔合性,它在油水界面的分散和缔合状态对稠油的降粘及破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塔河稠油沥青质做了进一步研究,将不同浓度沥青质溶解在不同比例的二甲苯和煤油中配制成模拟油,测定模拟油与模拟水之间的界面性质和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沥青质在不同的模拟体系中的分散状态不同。二甲苯是沥青质的良好溶剂,随着沥青质在二甲苯中浓度的增大,聚集在界面上的沥青质分子增多,也即界面活性物质增多,使界面张力减小,界面剪切粘度增大,形成的界面膜强度增高,乳状液稳定性增强。沥青质溶解在二甲苯和煤油(体积比为二甲苯:煤油=3:7)的体系中,沥青质含量在20.0 mg/L时,界面剪切粘度值最大,界面结构最紧凑,界面膜强度最大,沥青质在界面上的吸附不仅与沥青质的浓度相关,还与沥青质在油相中的分散形态和油水界面排列的微观结构相关。当煤油含量降低时,沥青质的溶解度增大,界面剪切粘度值减小,沥青质在界面上的吸附减小,即油相性质对沥青质在界面上的吸附、界面膜的结构、强度有明显影响。乳状液的稳定性不仅与油水界面性质有关,还与沥青质的分散和缔和状态有关。
其他文献
针对高渗透率,边底水能量充足,采用水平井开采的稠油油藏,在油井进入高含水期后,单纯的利用自然产能以及注水开采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开展了CO2吞吐试验来进行
本论文主要研究任务为合成一系列三唑化合物,并通过抑菌实验筛选出合适的化合物,为水载型复合有机防腐剂课题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本论文研究内容包括:目标化合物的合
植物甾醇可以通过降低胆固醇含量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几率,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列为新资源食品[1]。但是植物甾醇的结晶形式在食品中的溶解性较差,加大了应用于食
现今国际油气消费减少、油价低迷的情况将深刻影响“十三五”期间的油气勘探开发的储量和产量目标,我国油气市场在阵痛之下步入成熟和稳健。随着多年以来大量的勘探开发实践
近年来,我国弃风弃光以及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不足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主要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于2019年已经正式开始实施从固定电价政策(Feed-in-Tariff,FIT)到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s,RPSs)的改革,通过建立配套的绿色证书交易市场机制来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缓解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补贴压力。而该政策是否
骨组织工程应用中,骨骼复合材料的仿生合成是用于发展新型生物材料一种重要的方案。清楚骨表面物质以及作用机理,对解决老年化骨质疏松和糖尿病问题意义重大。骨骼作为一种先
稠油油藏采用热采方式开采需具备一定的条件,采用聚合物驱油可以抑制含水上升,延长油田稳产期,增加经济效益。本文以双河油田核二段为例,针对双河核二段含油面积小、层数少、
微惯性测量单元(MMU)是可以测量六个方向惯性参数的微惯性系统,在民用领域和军用领域都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基于MIMU的基本理论,设计了由电容式加速度计和振动式陀螺仪
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中受噪声影响较大,导致地震数据分辨率和信噪比达不到期望值,因此地震数据去噪具有重要意义。将地震数据分块、然后对地震数据块分组后再去噪,能更好地处理地震数据细节,去噪效果更明显。本文以地震数据块为基础,进行基于块的多维地震数据去噪研究,论文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小波变换的四维块匹配协同滤波(BM4D)三维地震数据去噪研究BM4D是一种很好的三维地震数据去噪算法,但去噪性能有待提高
钯催化的芳基卤代物的羰基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其中,以一氧化碳为碳源,芳基卤代物为底物,合成二芳基酮类,芳香醛类和芳香羧酸类等化合物得到广泛地研究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