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分区和IEC 61970的调度数据共享平台中若干问题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d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于IEC 61970系列标准的集成技术在调度主站端的广泛应用,调度主站端的应用系统如能量管理系统、调度员培训系统、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等能够实现有效互操作和数据共享。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两面性,基于通信网络构建的调度应用系统间的互操作同时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控制带了新的安全隐患——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我国的电力专家根据国内电力体制特点将电力系统中的数据通信网络和应用系统进行安全分区。而在安全分区条件下实现数据安全共享成为信息集成中的一个新难题。 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安全分区和IEC 61970的调度数据共享平台框架,并探讨了其在实现和发展中涉及的关键技术。 首先,本文在分析了不同安全分区间数据流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安全分区和IEC 61970的调度数据共享平台框架。并对平台的核心部分—电力调度数据后台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接着,设计了一种基于公共请求代理结构的消息中间件框架作为平台的基础设施,并介绍了基于该消息中间件的不同应用系统之间CIM/CIS接口通信流程。 然后,选择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和安全隔离防护策略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其在共享平台中的实现方式。 最后是对平台进行测试以及对研究和开发工作进行总结和展望。
其他文献
风电作为目前应用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发电方式,已成为我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措施。但随着大规模风电并网,其出力的不确定性与其受限的可调度性使系统出现输电阻塞的概率增大,按常规确定性阻塞管理方法确定的阻塞调度方案极有可能无法应对实时运行时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进而出现再度阻塞的情形。为消除输电阻塞并使系统具备一定的抵御再度阻塞的能力,考虑风电不确定性带来的实时运行风险进而优化配置系统
近年来,通过增设圈梁(箍梁)改善塔体受力状态,增设地梁及刚性托盘调整基底应力分布等方法,已见诸于工程实践。然而,基础刚度变化后塔底反力的分布,及考虑新增基础与塔体协同作用时塔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作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以其成本低、无毒、相对简单的制作工艺等优点,吸引了学者们从深度和广度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1.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纳米颗粒状SnO2粉末,优化反应时间,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来表征粒子的形貌、大小等。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球状SnO2粉末,优化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微网作为分布式发电技术的重要表现形势,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微网一般由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储能电池、超级电容等储能设备,负荷设备,微型燃气轮机等组成。分布式发电单元一般通过电力电子变流器接入到微网系统中,对于电力电子变流器的控制直接影响微网的运行性能。合理的选择微网系统的控制策略,协调微网内各个分布式发电单元的出力,是微网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分层控制和对等控制的思想,对微网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