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H方法的畸形波数值模拟及其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研究

来源 :集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o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畸形波袭击海洋结构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波高的瞬时波浪,畸形波成因复杂,伴随着一定的随机性,在与海洋结构物相互作用过程中往往会对结构物造成较大的破坏,引发海难事故。对于畸形波问题的研究主要有机理分析、实验考察及数值模拟等方式,其中,数值模拟因在模拟畸形波、分析畸形波与结构物相互作用问题时所具有的可重复性和适用性而受到学者的日益关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方法作为一种无网格粒子方法,在研究具有大自由面变形的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问题时具有特定优势。现阶段,采用SPH方法对畸形波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理论尚有待完善,在传递函数构造、二次反射波消波、造波区域边界粒子判断、流场稳定控制等方面问题仍有待解决。如何准确和稳定地模拟畸形波成为运用SPH方法进行畸形波与结构物相互作用问题研究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SPH方法的初始压力场赋值方法、固定边界处理方法及并行计算方法等问题的研究,分析指出提升SPH数值水槽流场稳定性及计算效率的改进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基于畸形波成分波包络叠加的无反射动量源造波方法,建立起畸形波数值水槽,验证畸形波数值水槽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研究畸形波与二维、三维结构物的相互作用。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SPH方法中初始压力场赋值方法的研究。初始压力场的赋值方式通常有两种:静水压力方法及弱可压缩假设方法;两种方法在状态方程及静水压力方程匹配性方面存在的差异将对初始流场稳定性产生影响。本文分析了规则边界、弧形边界及复杂边界模型条件下粒子数量、人工声速、人工粘性等因素对初始流场稳定收敛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弱可压缩假设方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对于促进初始流场快速稳定,降低压力振荡现象具有显著效果。二、具有稳定、高效的高精度改进固定粒子赋值方法的研究。高精度的稳定边界处理方法对于抑制数值水槽非物理振荡具有重要作用。在对移动最小二乘法(Moving Least Square Method,MLS)、简化有限差分插值法(Simplified Finite Difference Interpolation Method,SFDI)、正则化方法等三种常用边界插值算法各自优势及缺点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引入一种改进的Shepard插值方法;通过对静水问题、溃坝问题、孤立波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等问题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进Shepard方法计算精度与MLS(二次基)相当,计算效率是MLS(二次基)的10倍,是正则化方法的1.5倍。三、SPH数值水槽并行计算方法的研究。在消息传递接口(Message-Passing Interface,MPI)并行框架下,采用粒子对方法及动态负载平衡方法探讨SPH并行策略问题。对不同粒子数、不同进程条件下的并行加速测试结果表明:基于MPI的并行方法在大规模粒子数运算中加速效果显著,最大加速比接近17。四、基于无反射动量源的畸形波数值水槽造波方法的研究。通过对Peregrine呼吸子解特征分析,结合叠加原理及无反射动量源造波方法,提出基于畸形波成分波包络叠加方法的无反射动量源数值水槽模型。对具有不同非线性特征的畸形波模拟结果表明,畸形波无反射动量源数值水槽在模拟畸形波时压力场能稳定演化;畸形波无反射动量源数值水槽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畸形波波形,波面时历均方误差不大于3%;畸形波无反射动量源数值水槽能较好地展现强非线性波面情况下畸形波波面破碎现象。通过对无反射动量源非对称数值水槽配置问题的研究,发现在非对称水槽中设置自由面演化区对于消除畸形波反射波是有效且必要的。五、畸形波与具有不同尺寸特征的二维固定式、浮式结构物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首先,考察具有不同水平高度的二维平板上浪演化问题,研究发现上浪波形在甲板艏部前端区域内变化较为剧烈,甲板距离静水自由面越近,上浪动能、波浪坍塌及传播速度也相对越快。其次,以规则波与二维固定结构物作用研究为基础,研究不同的结构物尺寸特征条件下畸形波上浪过程与结构物负载关系,结果表明畸形波作用下结构物负载与波浪绕射传播能力密切相关,畸形波的绕射越显著,结构物所受水平荷载及力矩相对越小。最后,以规则波与二维浮式结构物相互作用研究为参照,考察畸形波作用下具有不同尺寸特征的浮式结构物运动响应问题,研究发现不同浮体各向负载历程变化情况大体相当,水平负载对波形变化的敏感性高于垂向负载及作用力矩。六、三维矩形水平甲板以及具有不同艏部线型甲板的畸形波上浪问题的研究。首先,考察畸形波三维矩形甲板上浪演化特征,分析各位置处不同时刻上浪过程,研究发现上浪流场以甲板纵向中心线为轴呈现出较好的对称特征,受甲板纵向中心线临近区域波浪汇聚效应影响,其传播速度快于其他区域。之后,研究艏部线型变化对上浪波面形态影响关系,对具有不同甲板线型结构的畸形波上浪模拟结果表明,上浪初期,波面推进形态与甲板线型的变化特征相适应,波面演化阶段,线型变化对畸形波上浪演化的影响是渐进式的。艏部线型变化对甲板上浪的影响突出表现在甲板中心线附近的汇聚区域当中,且随着波浪传播的推进,影响效果越发显著。
其他文献
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课文容量大,内容跨度大。有限的课时和庞大的教材信息量产生了矛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由此以"古代非洲与美洲"为例探索新教材的教学及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强调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要有调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知识整合、思维逻辑的具体要求。深度学习深刻点明了历史教学的方向和内容,强调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基础上实现对历史内容的深层次学习,除了背诵、理解历史知识以外,还需要将其积极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当中,进而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
大多数高中教师处于大班额的教学环境,这使学生很难获得具有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指导,这也是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但在大数据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各类数据的灵活引用与深入分析构建更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为精准教学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历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学生重要的学习科目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历史课堂中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不足日益显现,与当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基于这个现实情况,构建高质、高效的历史课堂是老师一直研究和探索的新方向。对核心素养下高效课堂模式的再构建进行研究、分析。
在中国演播艺术近75年的发展历程中,创作风格、受众需求、媒介形态等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甚至出现了变革。中国演播艺术创作风格的时代流变折射出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嬗变,而其创作本身具有其他有声语言(播音语言)所不具备的"质的规定性"。不同历史时期的物质技术状况和权力关系形塑了听书的声音环境,培育了受众相应的听书方式。基于时代性技术的中国演播艺术媒介形态的演进,总体朝向媒介"人性化趋势"发
近年来,层状结构氧化物由于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及其丰富的物理性能,受到了材料学界以及物理学界非常大的关注,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如层状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电性能、磁电性能,可以作为太阳能电池、巨磁阻材料及电极材料等。BiCuSeO是热门的层状结构热电材料,它具有优秀的Seebeck系数以和较低的热导率,但由于导电性较差,影响了他的热电性能,我们通过将Se元素替换成Te元素有效提高了它的电导率。另外有很多理论
新时代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拉开了序幕,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登上历史教学的舞台。高中历史教材也由原来的专题史体例变成通史体例,2020年是吉林省使用统编《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的第一年,许多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尚处于转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认为本书内容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教学
作为电影主流的一脉,纪录片是一种视觉艺术。包括解说在内的声音都源于画面,"画面决定思想的‘洪流’"。不容忽视的是,纪录片解说的声音在整个纪录片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与价值。纪录片解说是人类对声音依赖的一种回归,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听觉体验;是导演思想意图的音声化呈现,更是解说员对解说文本的二度创作。因此,在视觉文化强势统领、人们"闻声知情"能力不断丧失的现实场景中,我们重新审视纪录片解说的文化价值和
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Lesson,1830)是南海具有较高资源开发潜力的大洋性经济头足类,具有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和营养级高等特征,资源群体结构复杂且易受到环境波动的影响,给该资源的渔业合理可持续开发管理带来了困难。深入了解南海鸢乌贼的生物学特性和栖息生境,对管理和可持续开发该海域鸢乌贼有重要的科学和经济意义。本研究利用2018年逐月及2019
大雾天气会对船舶航行安全造成明显影响,通过在船舶上加装视觉传感器有助于提前获知和判断海上情况,提升智能船舶自主航行的安全性。然而,在大雾环境下,通过传感器获取的海上图像往往存在对比度低、颜色失真和细节丢失等问题,并且受海面浪花和反光等干扰,会导致海上图像纹理和形状等特征信息干扰性强,从而使得目标检测与识别难度加大。因此,为了提高大雾环境下船舶智能航行系统的自动检测与辨识能力,降低漏检和虚警率,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