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商业人身保险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金融产品,能够同时实现转嫁风险和储蓄理财的功能,在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维护社会稳定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我国的人身保险业在经过近40年的发展后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但我国目前仍有许多家庭对于商业人身保险的认知不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家庭持有商业人身保险的比例还非常低。近年来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老龄化加剧、生育率下滑、学历层次不断提高等众多层面的人口结构变化使得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人身保险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金融产品,能够同时实现转嫁风险和储蓄理财的功能,在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维护社会稳定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我国的人身保险业在经过近40年的发展后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但我国目前仍有许多家庭对于商业人身保险的认知不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家庭持有商业人身保险的比例还非常低。近年来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老龄化加剧、生育率下滑、学历层次不断提高等众多层面的人口结构变化使得家庭风险保障的需求增加,因此从家庭人口结构的角度探寻商业人身保险的需求,对于保险公司为更多家庭提供更为合理的风险保障,促进人身保险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2017年CHFS调查数据,构建Probit、Tobit模型,对家庭人口结构与商业人身保险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一方面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家庭人口结构对是否持有人身保险的影响;另一方面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家庭人口结构对于商业人身险保费支出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家庭户规模对商业人身保险的需求表现出显著的负边际效应,教育程度对商业人身保险需求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年龄对商业人身保险需求的影响作用呈“倒U”型;家庭成员结婚、家庭成员持有非农业户口、家庭就业人员占比高这三个因素会对家庭商业人身保险保费的支出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许多对于商业人身保险需求具有促进作用的变量都更具有敏感性;而经济落后地区的商业人身保险需求不太受此类因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用人单位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通过调岗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是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但调岗必然对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作地点、工作强度、职业前景等切身利益产生诸多影响。同时,基于《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我国企业解雇成本相对较高,用人单位为了规避解雇保护制度,恶意调岗、变相辞退的现象在调岗实务中也屡见不鲜。由此,引发了颇多的调岗纠纷司法案件,案件审理的焦点即是用人单位的单方调岗行为是否
“伞”作为舞蹈道具,在运河流域民间歌舞中被广泛使用,逐渐形成了以运河流域为主要分布的执伞民间歌舞文化带。聊城伞棒舞是这条文化带上具有代表性的执伞民间歌舞之一,它拥有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形式,自形成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聊城伞棒舞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形成和发展与地域文化背景、地理地形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高的音乐、舞蹈、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价值。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
农业政策性金融是典型的传统和现代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它按照现代经济规律和制度运行,另一方面它却是为人类最悠久、最传统的行业——农业服务的,同时,政府干预和主导以及利用市场规律展业进一步复杂了其现代意义。究其原因,一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需要各国政府一贯重视,二是农业产业天然的弱质性需要政府持续扶持,三是农业在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多功能性需要切实维护。因此,世界主流国家均采用各种形式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的好坏程度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社区优良治理的前提是实现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而要实现这种良性互动的关键是居民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与活动中来。但当前我国居民社区参与普遍表现为参与意识薄弱、参与度既不广泛也不深入,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人类的行为由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和行为模式共同决定,那么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是否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所拥有的双重身份——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特点愈发明显,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也备受重视。随着我国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提出要求,不少企业也开始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相关信息。然而,频频爆出的企业社会责任恶性事件——如三鹿“毒奶粉”、长生生物假疫苗等事件,提醒着人们,要真正实现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积极履行还任重道远。为解决企业社会责任相关问题,专家、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们都进行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地方官员升迁考核由以往的政治表现转变为地方经济绩效,逐渐形成了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可度量的政绩观。基于此,为追求政绩表现,地方政府大力吸纳上市公司,给与优惠的经济条件鼓励其在当地建厂扩产,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在这种趋势下,由于上市公司数量有限,各地政府为了争夺上市资源往往出台优惠措施对企业进行大力补贴,甚至城市间形成竞争关系。在这样一种城市竞争的环境下,原本可以聚集在同一区域的企
书法是“东亚意识”在文化领域的表现,成为中韩两国教育的重要议题,两国均颁布了系列政策文本以推动书法教育的发展。教材是研究书法教育的切入点,已有学者关注到书法教材的比较研究,但缺乏国际视野,且教材版本较为陈旧,书法教材在目标、内容选择、呈现形式等方面还有诸多问题待解决。聚焦中韩书法教材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一核心问题,以描述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为研究方法,结合认知学习理论、范例教学理论及双重编码理论,对
本论文是一项关于西安外国语大学MI学生职业选择的调查报告。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法,以西安外国语大学6位三年级口译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倾听了他们的职业选择,以及影响他们职业选择的因素。与量化研究相比,这些访谈数据极其形象地展示了MI学生面临职业选择时的所思所想。通过对访谈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和质性分析,论文得到以下结论:(1)根据职业选择和口译的相关度,西安外国语大学MI学生职业选择主要分为
学前教育行业的快速蓬勃发展,使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水平受到了越来多的关注。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教师培训是十分必要、重要的途径。无论是从国家宏观层面的各类发展学前教育的文件来看,还是从各省市区县由上至下的学前教育工作指南来看,幼儿教师的培训改革是教师管理过程中当务之急的工作。然而从现有的相关研究来看,关于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可参考的案例并不丰富,可借鉴并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有待开发。本文以上海S区的
目前,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依旧存在,这种情况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由此,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政府通过政策进行调控。在西部地区中,四川省作为重要省份,其收入差距问题值得研究。尤其是,四川省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政府出台政策加大供给,均等化程度不断改善,收入差距比也实现逐年下降。基于此,本文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四川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