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膀胱癌是尿路上皮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70-80%的BTCC为生长于固有膜以上的表浅性肿瘤,表现为乳头状局限于粘膜(T3)或累及固有膜而未影响肌层(T1)以及平坦、非乳头状原位癌(Tis)或间变,具有多发和易复发性。目前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的主要方法是TURBT加膀胱内灌注。虽然大多数表浅性膀胱癌可经膀胱部分切除或TURBT治愈,但术后3-5年内复发率高达60-90%,且绝大多数于术后1--2年内复发。因此,预防和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一直是泌尿外科的难题之一。为了预防复发,在TURB术后,均常规进行膀胱腔内化疗或免疫治疗,并定期行膀胱镜及尿液细胞学检查。表阿霉素是新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膀胱腔内化疗能有效减少膀胱癌的复发率,常规进行多次膀胱腔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为了解单次腔内灌注是否有效,我们以多次灌注以及丝裂霉素和BCG作为对照,观察疗效。 目的 比较单次、多次表阿霉素和丝裂霉素、BCG膀胱腔内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作用。 方法 80%的膀胱肿瘤为表浅性肿瘤,但在手术后其复发率高。为了预防复发,在TURB术后,常规进行膀胱腔内化疗或免疫治疗,并定期行膀胱镜及尿液细胞学检查。表阿霉素是新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单次和多次膀胱腔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我们以丝裂霉素和BCG作为对照,观察疗效。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123例患者分为4组,A组在术后6h内80mg表阿霉素单次灌注,B组、C组和D组分别于术后2周内开始灌注表阿霉素、丝裂霉素、BCG,剂量分别为 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临床专业学位论文40m920mg、120mg,每周一次共6次、每月一次至1年,观察术后复发率和无肿瘤间期及副作用发生情况。 结果 随访期10-25个月,平均18.6个月。A组复发率18.8%仿乃2)、B组14.7%(5乃4)、C组20.7%(6儿9)、D组17.9%(5乃8);A组进展率0%、B组2.W(1/34)、C组3.4%(1/29)、D组3.6%(互/28)。各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图 1显示各组之间肿瘤未复发间期的Kaplan-Meter曲线,各组之间肿瘤未复发概率在统计学上显示无差异门og tullj’ test,P川.05)。BCG组的毒副作用明显高于其他 3组(P<0.05),而其他 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表阿霉素膀耽腔内早期灌注很少通过尿路上皮吸收,本组单次灌注患者未发现全身毒性反应,而且药物对粘膜创面的刺激也较多次灌注组发生率稍低,仅发现膀脱炎症 3例(9.4%)和血尿 2例(6.3%),而 BCG组的全身和局部副作用明显高于其他3组。术后单次表阿霉素膀肮灌注,对于初次发生、早期(特别是Ta期)、分化良好等预后较好肿瘤是一种很好的预防复发方案,简单易行,毒副作用小,费用少,且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对于G3、易复发和有浸润倾向的患者不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