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近代哲学是以引进现代西方哲学为起点而开始其历程的。从明治维新(1868)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近八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明治启蒙思想、近代哲学的产生即明治唯物论利明治唯心论的确立,日本独创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即“西田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战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
本文以日本近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历史为背景,比较系统地探讨日本近代哲学思想的特点。
首先,启蒙哲学思想家由“虚学”转向“实学”,这既标志着日本近代哲学的开始,同时也是日本引进西方哲学思想的开始;从“虚学”到“实学”的转换,不仅仅是学问观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转换,这对日本近代哲学的形成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其次,由于日本历史的“后进性”,从而决定了包括近代哲学在内的整个日本哲学靠移植而展开这一重要而鲜明的特征。日本近代哲学靠移植而开启其历史航程,又从移植经过融合而走上了创造的道路,“西田哲学”就是日本近代哲学这一过程的见证和结晶。
第三,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以及日本近代哲学家的特殊经历和身份,使日本近代哲学带有二重性的特征。如东西方哲学的并存,传统与现代的交融,革新与保守的交替等等。
第四,纵观整个日本哲学思想的历史,近代以前,佛教、神道等宗教哲学思想把信佛、敬神放在核心地位,明治初期的肩蒙哲学家津田真道、福泽谕吉、加藤弘之等人提倡天赋人权论、强调尊人;随着神道的国教化,后来的哲学家如井上哲次郎、西田等人又提倡尊皇。因此,日本近代哲学思想表现出一个从“尊人”到“尊皇”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或特点与日本近代社会、政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较系统地总结和阐述日本近代哲学思想的特点是本文的主要任务,而认为日本近代哲学思想有一个从“尊人”到“尊皇”的转变过程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