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X17在汉滩病毒复制过程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zhou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汉坦病毒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其主要通过啮齿类动物传播,感染人体可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HPS)两种急性传染病。我国是世界上HFRS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正汉坦病毒属的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是我国重症HFRS的主要病原体。HTNV为单负链RNA病毒(-ss RNA),其基因组按大小分为L、M和S三个片段,分别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 Rp)、包膜糖蛋白前体(glycoprotein prescursor,GPC)以及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目前临床上对于HFRS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主要原因是HTNV致病机理尚不清楚。故深入研究HTNV感染、复制过程可为HFRS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新型抗HTNV治疗药物提供潜在靶点。病毒-宿主相互作用是近年来HTNV感染、复制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HTNV NP是病毒感染过程中在宿主胞质内表达量最多的病毒蛋白,已知其可结合病毒核酸起到保护病毒基因组的作用,但尚不清楚NP可与哪些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其分子机制及生物学意义是什么。探索HNTV NP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的过程将为阐明HTNV感染、复制机理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目的 鉴定与HTNV N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明确筛选出的宿主蛋白DDX17在HTNV感染、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与结果1.筛选并鉴定与HTNV N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1.1构建含有HTNV NP融合亲和素标签(SF-NP)的真核表达质粒首先,设计针对HTNV(76-118株)S片段全长基因的PCR引物,在引物上下游分别加入Eco RⅠ和KpnⅠ酶切位点,以HTNV S片段的c DNA序列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测序鉴定正确后获得含有双酶切位点的S片段的c DNA。同时,将亲和素标签基因(SF)连接进入真核表达载体p CAGGS,测序鉴定正确后获得p CAGGS-SF。然后,将含有双酶切位点的S片段的c DNA连接进入p CAGGS-SF,测序鉴定正确后获得含有NP融合亲和素标签(SF-NP)的真核表达质粒p CAGGS-SF-NP。最后,将p CAGGS-SF-NP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Western blot验证目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可见SF-NP表达条带大小与预期相符,表明成功构建含SF-NP的真核表达质粒。1.2亲和层析分离鉴定与N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将p CAGGS-SF-NP及对照质粒p CAGGS-SF分别转染HEK-293T细胞,转染48h后裂解细胞,将细胞裂解液在层析柱中与Strep Trap?HP琼脂珠孵育,经过缓冲液洗涤、脱硫生物素洗脱等步骤后获得与SF-N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进行SDS-PAGE及考马斯亮蓝染色。与p CAGGS-SF转染组相比,p CAGGS-SF-NP转染组在75-60 k Da、35-25 k Da之间可见特异性条带;通过切胶收获上述特异性条带,分别编码为1号、2号和3号,交由华大基因公司进行质谱鉴定。结果显示,在1号胶条中发现评分较高的解旋酶家族成员DDX3、DDX17和DDX5等。结合既往文献报道及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选取DDX17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后续实验研究。2.明确DDX17分子在HTNV复制过程中的作用2.1明确HTNV感染后宿主细胞中DDX17分子表达水平及亚细胞定位的变化(1)HTNV感染后宿主细胞中DDX17分子表达的变化在MOI=1的条件下将HTNV感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同时以未感染组为对照,分别在0 h、12 h、24 h、3 d和5d收获细胞样品,裂解后提取RNA并反转录制备c DNA,采用实时定量PCR(q RT-PCR)检测HTNV感染后各个时间点DDX17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TNV感染后DDX17 m 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24 h时达到最高,随后开始降低,在感染后72 h表达量已恢复到正常水平,提示DDX17可能在HTNV感染早期发挥作用。(2)HTNV感染后宿主细胞中DDX17分子亚细胞定位的变化HTNV感染HUVEC(MOI=1),在感染后24 h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DDX17亚细胞定位的变化,结果提示未感染组DDX17主要定位于细胞核,而HTNV感染组DDX17在细胞质中的含量增加。2.2明确过表达DDX17分子对HTNV复制的影响构建并包装含有p LVX-Zs Green-DDX17的重组慢病毒,检测慢病毒滴度并验证过表达效果;之后,用慢病毒感染HUVEC,以含有空载体p LVX-Zs Green的慢病毒感染组为对照,在慢病毒感染48 h后,感染HTNV(MOI=1),分别在HTNV感染后24 h、48 h和72 h收获细胞样本,并利用q RT-PCR、Western blot和In-cell western等方法分别检测样本中HTNV核酸表达水平、蛋白表达水平及子代病毒滴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DDX17后,细胞中HTNV S片段的复制水平、NP的表达水及子代病毒滴度均显著增加,提示DDX17对于HTNV复制具有促进作用。2.3明确HTNV NP与DDX17相互作用情况根据Uniprot所示NP(C0IXS4)及DDX17(Q92841)蛋白序列及结构域,分别构建含有标签的NP/DDX17全长及截短体质粒,即Myc-NP/NP截短体,HA-DDX17/DDX17截短体,之后进行如下实验:(1)将Myc-NP与HA-DDX17/DDX17截短体共转入HEK-293T细胞,在转染48 h后收集细胞裂解液进行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实验(NP pull down DDX17/DDX17截短体),即以抗Myc标签的抗体进行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以抗HA标签的抗体进行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IB),明确NP是否与DDX17相互作用及参与相互作用的DDX17结构域,结果提示NP可以将DDX17 pull down,其中DDX17的aa314-652区域(DDX17-F3R4)是其与NP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2)反之,将HA-DDX17与Myc-NP/NP截短体共转入HEK-293T细胞,在转染48h后收集细胞裂解液进行co-IP实验(DDX17 pull down NP/NP截短体),即以抗HA标签的抗体进行IP,以抗Myc标签的抗体进行IB,明确DDX17是否与NP相互作用及参与相互作用的NP结构域,结果提示DDX17可以将NP pull down,其NP的aa121-429区域是其与DDX17相互作用的关键位点。既往文献报道,DDX17的aa314-652区域包含解旋酶结构域,提示DDX17可能辅助HTNV基因组解螺旋过程;而NP的aa121-429区域包含两个RNA结合结构域,即RNA结合结构域aa121-300,可特异性结合病毒RNA;非特异RNA结合结构域aa301-429,可结合任意RNA,可能在截获宿主m RNA“帽子”过程中发挥作用;而co-IP实验结果显示,DDX17可分别与上述两个结构域相互作用,提示DDX17可能在病毒基因组解旋及病毒获取宿主m RNA“帽子”过程中发挥作用。2.4初步探索HTNV感染后DDX17分子细胞亚定位改变的机制将含有Myc-NP和HA-DDX17的质粒分别转染HEK-293T细胞,以抗Myc/HA标签抗体进行IP,用抗核转运分子KPNA1、2、4、5、6的抗体进行IB,结果显示,NP、DDX17均可以与KPNA1、2结合,提示NP可能通过竞争性结合KPNA1、2,使DDX17分子滞留于细胞质,以利于自身的复制。结论1.通过亲和层析联合质谱鉴定筛选出包括DDX17在内的多个与N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分子。2.DDX17可以促进HTNV的复制,并与NP共定位于细胞质。3.DDX17的解旋酶结构域与NP的RNA结合结构域和非特异RNA结合结构域作用,提示DDX17可能通过协助病毒基因组解旋、获取宿主m RNA“帽子”结构等过程促进病毒的复制。4.DDX17与NP可能通过竞争性结合核转运分子KPNA1、2致使DDX17滞留于细胞质,从而促进HTNV的复制。
其他文献
杨树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等特点,是我国重要的绿化造林和工业用材树种。然而,在自然环境中,杨树在其生命周期常常遇到一些生物及非生物胁迫,例如病虫害、干旱、水涝、低温、高盐及土壤化学污染等。这些胁迫导致杨树生长延缓、分布范围减小、生产力降低甚至死亡。其中干旱胁迫对杨树的分布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尤为严重。因此选育出速生、抗旱的杨树新品种是目前杨树育种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通过现代生物学
天然免疫是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病原微生物感染宿主细胞后,其保守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会被宿主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启动一系列信号转导事件诱导I型干扰素、促炎症因子以及多种抗病毒基因的表达。这些抗病毒效应蛋白通过抑制病毒的
糖化酶作为水解淀粉的重要酶制剂,在众多行业中均有广泛应用。因此,选育高产糖化酶菌株对糖化酶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糖化酶生产菌株黑曲霉为研究对象,对出发菌
近些年,我国城市建设加速发展,混凝土消耗量激增,导致许多地区资源骤减,尤其是供求关系紧张的天然砂资源。我国的铁尾矿资源储量迅速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为了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保障水稻产量不仅与我国粮食安全可持续密切相关,还会对从事水稻生产经营的农户积极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众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水稻产量,而
采购工作历来是众多公司最重要的业务之一,特别是对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说,采购工作更是对企业的成本控制与业务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企业经营规模逐步发展扩大以及行业
在当前有关毛囊损伤修复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希望替代较难获得却又在毛囊生成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毛乳头细胞,如采用其它细胞定向诱导形成的毛乳头样细胞代替毛乳头细胞参加与表皮
背景: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最初的治疗手段为开放性手术夹闭,但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术逐渐成为一种可替代方法。由于部分动脉瘤具有载瘤动脉迂曲、瘤体形态位置复杂,使得动脉瘤完全闭塞仍存在困难。支架辅助下动脉瘤栓塞可增加载瘤动脉的支撑力以及有效防止弹簧圈逃脱进而提高动脉瘤的栓塞效果。不同类型的支架不断更新换代,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架(LVIS)是最近推出的支架之一。它
动员群众、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中国共产党赢得革命胜利和取得建设事业成就的一大法宝。在中国特殊的政治环境下,政治动员与社会动员两种不同的动员方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常被混合使用。厘清二者概念上的联系与区别,并就改革开放前后动员方式的转变历程进行系统分析,可以为新时代提升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力提供理论支持。
大数据时代,数据规模的爆炸式增长和复杂多样的大数据应用需求推动了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大数据计算层面,除了经典的大数据批处理,近些年涌现的大数据流式处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