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诱导表面极化子态的电荷输运特性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8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俨然成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氢能是一种高能量密度的清洁能源,用途广泛,并且有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高效制备氢能是解决环境问题与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半导体光电极光电化学分解水制氢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是高效的能源转换技术。当半导体电极吸收光子能量超过其禁带能隙时,会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在空间电荷层的分离作用下,光生电子和空穴分别发生还原和氧化反应完成水分解制氢的过程。这种空间电荷层主要是由半导体电极在与电解液接触后产生的能带弯曲形成,因此光生电荷的分离和反应主要发生在电极与电解液接触界面。所以,探究半导体光电极和电解液的界面电荷传输机制,增强光生电荷的界面分离和传输是光电极材料选择和改性研究的重点。通常,由于半导体材料本身固有的缺陷和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在半导体电极表面会存在能够捕获电子的表面态。此时,界面电荷的分离和传输不仅要受到空间电荷层的作用,还要考虑表面态带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表面态的形成及其影响界面电荷传输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这对新型半导体电荷传输机制的理解和传统半导体的改性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电化学掺杂是在电极表面引入表面态的方法之一,通过电子和质子的共同作用能够在电极表面生成表面极化子态,提高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然而,目前对于半导体光电极表面极化子态的研究还不够成熟,电化学掺杂对电极性能影响的具体机制还不够清晰。因此,本文以单晶金红石TiO2纳米棒阵列电极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由电化学掺杂在电极表面引入的表面极化子态对界面电荷分离和传输的影响。在对电化学掺杂有一定认知的情况下,将电化学掺杂的方法应用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粉末质子化研究中,以改善半导体粉末的催化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单晶TiO2纳米棒阵列表面极化子态增强电荷分离和传输。在已报道有关电化学掺杂的研究中,有研究者认为电化学掺杂对电极光电化学性能的提升源于对表面晶界的钝化,减少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为避免晶界钝化效应的干扰,本文将单晶金红石型TiO2纳米棒阵列电极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电化学掺杂对电极的影响。利用外加负偏压对电极进行电化学掺杂后发现,单晶纳米棒电极的饱和光电流密度明显提升。物相表征确认了电化学掺杂后的电极表面上形成Ti3+-OH结构的表面极化子态,光电化学测试与原位光谱分析确认表面极化子态能够捕获及存储光生电荷,并且外加偏压能够调节极化子态密度以分离和传输载流子。以上研究结果证实了由电化学掺杂形成的表面极化子态是增强电极光电化学性能的主要原因,并且由平板单晶电极的对比结果说明通过极化子态进行的电荷分离传输与电极/电解液接触界面的面积密切相关。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粉末电化学质子化增强表面电子传输。通常,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粉末化学性质稳定,需要极端条件才能完成氢化处理,增强其催化性能。借鉴于使TiO2电极表面质子化的电化学方法,本文将采用类似的电化学掺杂方法对TiO2粉末表面进行氢化处理。对处理后的粉末进行物相表征发现,这种电化学掺杂方法能够得到表面氢化的高活性粉末,并且质子化程度与外加偏压密切相关。同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其他半导体粉末中,这些粉末表面都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氢化,从而证明利用电化学方法进行质子化的普适性。光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质子化后的样品界面电荷传输电阻降低,光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提升。这种电化学掺杂的方法通过电子和质子的共同作用,在半导体粉末表面形成极化子态,增强了粉末的催化性能,并且无需极端的反应条件,调节外加偏压就可精确控制质子化程度,为半导体粉末质子化提供了简便且经济高效的绿色路线。
其他文献
学位
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非接触式能量传输方式,摆脱了充电导线的束缚,具有安全、灵活和便捷等优点,在电动汽车、医疗器械以及无人机等场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实际的供电场合中,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相对位置的不确定性,导致系统的互感以及效率受到影响。为解决线圈偏移对系统性能造成的影响,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了多发射WPT系统,基于接收线圈位
学位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国内许多城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但是轨道交通发展的同时,减少运行能耗已变成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轨道交通中由于列车制动时产生的能量,可以通过再生制动能量(Regenerative Braking Energy,RBE)利用装置将其回收和利用,既解决了列车制动时牵引网电压波动问题,又能将RBE回收利用,减少了能量的浪费。本文的轨道交通再生制动系
近年来,目标跟踪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智能视频监控、智能人机交互、无人驾驶汽车等多个社会领域。因此,对目标跟踪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标跟踪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样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然而尽管目标跟踪在速度及精度等许多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其仍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在目标跟踪中,背景杂乱、运动模糊、光照变化及形变等干扰均可能影响跟踪的实际效果。为了提高目标跟踪方法在
学位
随着城市内复杂楼宇的不断建设,在室内外融合区域下人们对于导航定位的需求日益突出。在室外区域可使用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方便快捷的获取定位结果,但由于建筑物的遮挡,GNSS信号变弱,服务范围也会随之变小,因此在室内无法持续提供稳定的定位服务,同时因基站架设成本等问题,目前更为成熟、定位精度更高的众多室内定位技术却无法在室外为用户
血液中白细胞含量的百分比往往可以诊断出某种类型的疾病,因此,研究白细胞在血液中的含量对医生的临床指导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但同时,各类白细胞之间的的形态特征区分度不明显,通过对外周血细胞中的五类白细胞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有助于快速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帮助医生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诊断。因此,医院大多数采用人工镜检的形式提高检测精度。但这种方法存在效率低,耗费人力、物力大,同时需要凭借医生的从业经验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现代生物信息学的迅速发展,微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科学界和医学界的重视。多年来的研究证明,微生物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深入了解微生物和疾病之间的关联关系,不仅能揭露更多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还可以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见解,从而促进全球人类健康。然而,传统的生物验证实验耗时长、成本高。因此,采用计算方法预测潜在的微生物-疾病关联正在成为热点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利用已知的微生物-疾
现代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连接了各地的设备和场所。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服务的对象多,工作环境要求不高,使其大规模的融入现代社会成为了一种可见的趋势。对于这种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新技术,学术界开展了各种深入研究,其中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定位算法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本文选取两种典型的定位算法作为优化对象,利用改进的元启发式算法提高定位的准确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