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大,高层建筑风荷载引起的效应在总荷载效应中所占比重逐渐变大,甚至起主要控制作用。而近年来,采用在框架-核心筒结构中适当的位置加大水平结构的刚度(称为框架-核心筒-伸臂结构)来提高结构的整体侧向刚度的方法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规范对于加强层的设置要求主要是针对结构在抗震作用下的分析所得,而对于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静、动力响应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该结构体系的风振响应(包括荷载、内力、位移、加速度等)进行深入研究。针对于此,本文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得到相应的研究结论:①建立了带两伸臂的框架-核心筒-伸臂体系的平面简化模型,推导了在倒三角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与位移变形的协调分析方法,并以伸臂约束弯矩最大及顶点位移最小为控制目标,计算得到:当伸臂刚度与核心筒线刚度比在2~10左右,加强层设置对结构顶点侧移的影响最为明显。②建立了框架-核心筒-伸臂结构的空间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其在竖向荷载及倒三角荷载共同作用下的顶点侧移变形规律的分析,得到单个及多个加强层合理位置设置的结论为:设置一个加强层时,在结构0.6H处对于减小顶点侧移的效果最好;两个加强层时,在结构(1/3)H和(2/3)H附近处设置;设置多个加强层时,宜沿高度均匀布置,但不应设置在顶层。③根据风荷载原理及随机振动理论,采用惯性风荷载法计算得到带不同数量加强层的结构顺风向静力等效风荷载,并对结构进行了顺风向抗风分析,得到:设置加强层可以明显地减少结构侧移,但是加强层的设置同时会引起结构内力重分布;可以考虑多设置加强层来弱化单个加强层的刚性,减少加强层处的内力突变。④根据风荷载时域分析理论,采用谐波合成法模拟得到脉动风的风速时程曲线,并将其作为动力输入,求得带不同数量加强层时结构的时程响应结果,结合静力分析结果得到:当结构高度在150m左右时,结构设置1~2个加强层时,外框柱和核心筒的内力分配比较合理,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也明显减小,抗风效果最好;但是当伸臂多于3~4道时,继续减小侧移的效果逐渐减弱。当结构高度更高时,可以设置更多数量的加强层来提高结构抗侧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