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正在进入“风险社会”时代,如何应对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及全球化所带来的威胁或危机,正逐渐成为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之一。在深入了解和应对风险社会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科学不仅是定义风险的媒介,同样也是解决风险的资源。在风险社会中,建立科学有效的科技传播体系和机制非常重要,科技传播应当发挥“帮助人们消除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科学应对风险”的重要作用。然而在中国,一方面科技传播的发展时间短,存在诸多问题;另一方面,仅用了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西方近百年才完成的现代化建设,压缩的现代化进程使得各种风险来势更凶,传统科技传播在应对风险的过程中常显得力有不逮。因此,很有必要结合风险社会和科技传播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当代中国在风险社会视角下科技传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特征,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尝试总结出理论原则和应对策略,以期能充分发挥中国科技传播的社会功能,为科学应对风险提供策略参考。为达到上述目标,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立足于风险社会理论和传播学理论、新闻学理论,结合中国科技传播的实践,通过审视风险社会与科技传播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提出风险社会下中国科技传播的改进策略。首先,本文系统阐释了风险社会理论和科技传播理论,阐析了风险社会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阐析了风险社会和科技传播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并提出了科技传播在应对风险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科技传播作为当代科技信息交流的一种主要手段,是化解与消除科技风险的良好途径。然后,本文结合了大量的现实案例(如“PM2.5事件”),系统阐释了风险社会下科技传播的新变化和新特征;然后,本文立足风险社会理论和科技传播理论,对中国科技传播存在的“制度化风险”、“科技传播者和受众矛盾凸显”以及“大众科技传播媒介改革滞后”等几方面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解析。并结合中国科技传播的实际状况,分别从“构建负责任的国家科技传播体系”、“提升科技传播者和受众的科学素养”以及“建设快速反应的大众科技媒介”等几个层面,为风险社会下中国科技传播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