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HLA半相合淋巴细胞输注治疗难治性实体瘤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经多次治疗后出现复发或病情进展的Ⅳ期实体瘤患者,理解并愿意接受HLA半相合淋巴细胞输注,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在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前4~8周或同时接受常规治疗。胃癌患者在进行DLI治疗前4~8周接受常规剂量的“紫杉类+奥沙利铂”或“卡培他滨”化疗,肾癌患者在DLI治疗期间同时口服“沙利度胺”,肝癌患者在进行DLI治疗前4~8周接受“顺铂+表阿霉素”肝动脉栓塞化疗,其余患者在进行DLI治疗前均接受不同方式的常规剂量的放疗或化疗。供受者间需测定HLA-A、HLA-B、HLA-DR共6个位点,选定合适的供者后对其进行ABO血型、乙肝表面抗原、艾滋病病毒抗体、丙肝病毒抗体及梅毒抗体的检测。符合条件的供者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上按“淋巴细胞采集程序”采集单个核细胞,循环血量为8000ml,采集的供者单个核细胞约55ml,加145 ml的生理盐水稀释到200 ml;经稀释、混匀后的采集血送我院放射治疗中心接受60Go照射(DT 25 Gy)后输注给患者,每4~8周重复一次,治疗前后监测患者CD3/HLA-DR、CD25值的变化,同时观察是否发生GVHD。aGVHD临床分级按Glucksberg标准分为Ⅰ~Ⅳ级,cGVHD按NIH共识标准分为轻、中、重度;每次输注后4周对患者进行常规评价,按RECIST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以CR+PR+SD所占的比率作为疾病控制率(DCR),同时按卡氏体力状况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果:①2004年2月至2008年8月,我院59例Ⅳ期难治性实体瘤患者接受含有(0.983±0.425)×108 CD3+细胞/Kg体重的DLI,全部病例均可评价疗效。胃癌16例,CR 1例,SD 8例,PD 7例,DCR为56.25%,中位总生存期为15.7个月(8.5~52.1个月);肾癌13例,CR 1例,SD 5例,PD 7例,DCR为46.15%,中位总生存期为28.3个月(8.9~46.4个月);肝癌11例,SD 6例,PD 5例,DCR为54.55%,中位总生存期为9.6个月(3.6~51.2个月);其他恶性实体瘤共19例,PR 1例,SD 6例,PD 12例,DCR为36.84%,中位总生存期16.3个月(7.4~54.8个月)。②接受2~7次DLI组的DCR高于仅接受1次DLI组(P <0.05);接受>1.0×108 CD3+细胞/Kg组的DCR高于<1.0×108 CD3+细胞/Kg组(P <0.005);46例患者在DLI治疗前后进行CD3/HLA-DR和CD25的检测,CD3/HLA-DR升高组的DCR高于降低组(P <0.005),CD25升高组的DCR高于降低组(P <0.05)。不同病种、供受者不同性别组合、不相合位点数不同组别间D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0)。③全部病例均可评价毒副反应,其中有10例(16.95%)发生了Ⅰ~Ⅱ级的aGVHD,未发现Ⅲ~Ⅳ级aGVHD或cGVHD者。④29例患者在DLI治疗前后KPS评分提高10分及以上。结论:①HLA半相合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实体瘤具有一定的效果。②HLA半相合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实体瘤无明显毒副反应。③HLA半相合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实体瘤是否可延长总生存期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