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振动是工程实践中最普遍的现象,振动能量采集技术在近20年中得到了大量探索。其中,压电能量采集技术在中、高频振动环境中具有高密度且易于集成等优势,因此受到了更多关注。尽管如此,目前大多数压电能量采集器仍然存在低功率、结构复杂、尺寸大和笨重等问题,这是阻碍其工程化进程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随着机械设备的紧凑化和小型化,大型化压电能量采集器(PEH)的方案将逐渐与之冲突。因此,开发一种在弱激励下兼具高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振动是工程实践中最普遍的现象,振动能量采集技术在近20年中得到了大量探索。其中,压电能量采集技术在中、高频振动环境中具有高密度且易于集成等优势,因此受到了更多关注。尽管如此,目前大多数压电能量采集器仍然存在低功率、结构复杂、尺寸大和笨重等问题,这是阻碍其工程化进程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随着机械设备的紧凑化和小型化,大型化压电能量采集器(PEH)的方案将逐渐与之冲突。因此,开发一种在弱激励下兼具高功率体积比和输出功率的小型化PEH无疑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平面化的设计思想,采用铙钹结构的力放大原理和两端固支结构的非线性机理,构造了一种宽频带、高功率体积比和高输出功率的压电能量采集器。能量采集器设计的目标是体积小、功率高和频带宽。为了使采集器在体积小的同时兼具高功率和宽频带,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扁平化设计的非线性压电能量采集器。首先,通过有限元的方法研究了PEH各个几何尺寸参数对PEH幅频响应和应变能传递率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得到了具有较大应变能传递率的PEH设计参数。最后通过振动实验证明了在相同条件下,所提出的采集器相比于其他同类设备具有两倍以上的标准化功率密度。这项工作为解决拉压模式压电能量采集器占用空间缩小与电输出性能提高之间的重要矛盾提供了可行思路。接着,为了在扁平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采集器的平面化、一体化设计以实现小体积、高性能、宽带宽,本文提出了一种平面化设计的拉压模式非线性PEH。一体化设计了采集器样机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其机电性能。最后,为了继续增大压电片的使用体积以实现输出功率的提升,本章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并通过有限元和实验的方法对其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其中,一种是通过在弹性梁上下表面贴附压电片构成平面化的拉压-弯曲混合模式非线性压电能量采集器;另一种方案则是将拉压模式压电复合单元阵列化以实现输出功率的提高。本文设计出的采集器具有较高的功率和较宽的带宽,为解决拉压模式压电能量采集器占用空间缩小与电输出性能提高之间的重要矛盾提供了可行思路。
其他文献
天山造山带是研究陆内造山作用的天然试验场,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影响,南北天山地震带发生板内构造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地震活动性,这使得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天山造山带深部结构及盆山耦合关系尤为重要。背景噪声成像不受天然地震分布限制,利用连续、稳定的噪声信号实现了对地下介质三维速度结构的反演。本文以中国境内的天山中段及邻区作为研究区,利用布设在该区域(40°-49°N,79°-93°E)的新疆台网、哈
空间天线结构的发展越来越趋于大型化和柔性化,大型可展开环形桁架结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构形式,近年来应用广泛。然而大型环形桁架具有柔性和非线性特性,在空间环境激励下容易产生复杂的动力学行为,而且振动难以衰减,有必要对其进行动力学研究。对于大型复杂结构,有限元方法存在建模复杂、自由度高等缺点,本文采用连续体等效的方法,建立了环形桁架的等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结构的固有特性和动力学响应,对环形桁架结构的动
随着复合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汽车船舶、医学军事、电子产品、压力容器等工业领域中,特别是航空航天、风力发电等特殊领域中,复合材料的使用占比已经成为了衡量结构设计先进水平的一项不可忽视的指标。以航空领域为例,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性能可设计性等优点,使得其在飞机结构占比中越来越高。对于中服役的飞行器,其所包含的复合材料结构零件不仅在生产制造、加工装配、维修使用等各个环节中容易受到各类冲
超空泡导弹潜射出水过程是超空泡武器水下发射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弹在出水过程中由于所处介质环境的不断改变与空泡的不断演变、溃灭,使得弹体受到很大的非定常、非线性的作用力,这对弹体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弹体结构的破坏与内部控制系统的失灵。由于导弹出水过程中弹体的变形与振动和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可忽略,因此常规的基于刚体假设的研究方法不再适用。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超空泡导弹出水过程的流体动
<正>直观想象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通过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表现,感知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利用空间形式,尤其是图形的理解力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其中直观想象能力就包含几何直观能力,因此,几何直观能力是小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能力。小学高年级是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起点,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时期向形式运算时期的转变过程,学生的抽象思维在逐步萌芽阶段,结合其直观思维已经能独
旋转机械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航天、船舶等诸多重要的工业领域都离不开旋转机械。由于高温、高压、重载的恶劣运行环境,轴承、齿轮等关键部件在运转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故障,严重威胁设备的运行安全。因此,研究复杂信号以及多故障模式下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问题对提高设备运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旋转机械中的关键部件为研究对象,基于Transformer开展故障诊断相关问题的研究,重点研究含噪
以钢材、铝合金等为代表的弹塑性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动力、交通运输等关键工业领域。由于严苛的服役环境和复杂的载荷工况,此类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塑性变形、微裂纹的萌生直至宏观上的裂纹扩展等非线性行为,最终表现为断裂破坏。经典的断裂力学理论在描述此类行为时存在一定的瓶颈。发展一套能够准确预报此类材料失效行为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建立了一种考虑能量阈值的弹塑性材料断裂相场
探索了无血清培养基对RAW264.7细胞诱导破骨样细胞(osteoclast-like-cell,OCL)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血清条件下,M-CSF+RANKL能够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产生TRAP阳性OCL,F-actin及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到OCL骨架结构完整、核规则,具有骨吸收活性。这表明在无血清条件下RAW264.7细胞可诱导分化产生OCL,但其存活时间短,此外,M
微纳米尺度材料及其构成的结构在微机电系统、航空航天及特殊环境下设备的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受尺度效应的影响,微纳米尺度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宏观尺度材料有很大差异,经典连续介质理论无法精确预测其力学特性,需要使用偶应力理论,通过引入一个新的特征尺度参数来考虑尺度效应的影响。在工程应用中,微纳米尺度结构通常承受以弹性波为代表的动态载荷,基于偶应力理论研究微纳米尺度结构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可以为微纳米尺度结